3.1训练法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这是人的生理机制所决定的。反复训练是帮助幼儿形成良好习惯的最基本的方法。训练法对于年龄幼小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他们的品格养成是从实践中体验和训练出来的。教育家洛克曾说过:“给孩子规则,不如给孩子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例如:正确的站姿和坐姿、仪容仪态、自觉排队、礼貌用语等内容,必须经过反复学习和训练,久而久之才能养成一种自觉的礼仪习惯。
3.2言教法
对孩子进行教育,“知”是先导,“行”是关键,完全没有“知”的行是育目的,没有“行”的知是不牢固的。言教法能使孩子知行合一。如:具体操作过程采用童话故事、 寓言、儿歌、情景表演、动画片,参观体验等方式,同时教师的语言必须是具有形象性、趣味性、知识性、鼓动性与针对性,以唤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
3.3榜样法
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应该避免的榜样放在他们跟前,说出它们为什么漂壳或为什么丑恶,那种吸引或阻止他们去模仿的力量,是比任何能够给予他们的说教都大的。”因而榜样示范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榜样示范包括教师示范、家长示范和札仪之星示范。在幼儿的日常学习、生活、交往过程中,注重引导动儿使用礼貌用语,如:“请”“您好”“谢谢”“对不起”“没美系”“再见”,在学习活动中着重培养幼儿良好的“生姿”“站姿”“行姿”等,促进幼儿文明习惯的形成。
3.4正向评价法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教育应以鼓励表扬为主,及时的表扬与鼓励,使孩子
别自豪,内心充满幸福感,并会努力地向正向化发展。
3.5游戏法
童法语言明快、生动,朗朗上口,易于肯诵,对于孩子有着挡不住的诱感。如:
小班的“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搓出许多小泡泡:手心冲冲,手背冲冲,冲出干净小小手”;中班的“有来客,说请坐,端菜倒水,摆糖果客人走,说再见,挥手目送到外面,大班的“交通规则要牢记,从小养成好习惯,不在路上玩游戏行走应走人行道,没有行道往右靠,横穿马路离不了”朗朗上口的童谣配上适当的体态动作,让幼儿在游戏童谣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在行为习惯教育方面具有现实操作性,成为了幼儿园礼仪教育不可缺的一部分。
3.6境教法
境教法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一种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无言的教育。创设一种优雅的礼仪氛围,物质环境创设要整洁有序、艺术优雅、精神环境创设包括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良好的教养态度、严格的生活制度等方面。
第二章 幼儿礼仪教育实施途径
4.1 开设专门的礼仪课
所谓礼仪课就是教师围绕某一礼仪知识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组织幼儿以上课的形式学习礼仪。比如:坐的时候要端正,公共场所走路说话要轻、咳嗽打喷嚏打哈欠要用手遮挡等这些基本礼仪可以通过上礼仪课的形式让幼儿掌握。在上礼仪课时教师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4.1.1故事启迪法
就是让幼儿在故事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学习相应礼仪。如:通过三只熊的故事让幼儿明白小姑娘未经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的许可动它们的东西是不礼貌的行为。
4.1.2行为辨析法
该方法指教师根据社会认知冲突理论,设计问题和问题情境,让幼儿在对事件的评议中分辨美丑、善恶,知道好与不好,从而迁移正确的经验。比如教师可以将幼儿生活中出现的不良习惯和好的习惯用DV或图片形式记录下来让幼儿讨论。
4.1.3示范演示法
是指教师根据礼仪训练的内容要求,用直观、形象、标准的示范,帮助和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行为,为其树立行为榜样。如教师通过示范演示法指导幼儿如何打哈欠(需用手遮挡)。
4.1.4情境表演法
是指教师为幼儿创设主题情境,让幼儿通过情境演练,获得并强化第一情感体验这是对
礼仪教育内容的复习、运用和巩固,是指教师为幼儿创设主题情境,让幼儿通过情境演练,
获得并强化第一情感体验这是对礼仪教育内容的复习、运用和巩固,是对幼儿的综合考察,
促进内化,最终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如在娃娃家中模拟待人接客的场景,让幼儿在情境
表演中学习待人接客的礼仪,效果就非常好。
4.2潜移默化地渗透教育
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礼仪教育是长期养成的过程,如果仅仅靠礼仪课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并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 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可以尝试以下途径。
4.2.1在一日活动中渗透
比如入园时要求幼儿仪表整洁、进园主动与老师、同伴打招呼、与父母说再见;游戏时要谦让、互助;进餐时做到文明用餐、讲究卫生、爱惜粮食等。
4.2.2 随机教育
如派幼儿去其他老师那里拿教玩具、去传达室向爷爷拿活动室钥匙等。通过在这些活动中的反复练习,使幼儿的礼仪行为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得知、情、
行的统一。
4.2.3通过环境渗透
环境对幼儿的文明语言的形成、礼貌行为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示范、熏陶、感染作用。教师可以将礼仪教育内容渗透在优美的物质环境中。例如:在孩子经常出入的门口、楼梯走道等醒目处设计具体化、情境化、具有暗示性的文明礼仪宣传语;在楼梯上下靠右走的地方贴小脚图案等;在卫生间贴泪馨提示语,如“小心滑倒“节约用水”“轻转人开水龙头”、“轻轻甩三下”等。需要强调的一点是:除了物质环境外,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重视精神环境的创设。教师要重视自身的榜样作用、特力提高自身的文明惨养,以自身文糊的语言、行为和高雅的风度、气质给幼儿以潜标默化的影响。
4.3 家长参与礼仪教育
家庭我构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木可,发挥着各自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幼儿园和家庭应该携起手来,内外结合、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中来。父母是孩子在生活中模仿的主要对象,如果父母平时敬老爱幼,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这种善良的情感行为会深深地影响孩子。为此,在幼儿礼仪教育中我们引导家长也积极参与,鼓励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加强幼儿礼仪教育,并做到以身示范。例如我们通过家长会,家园栏等形式具体明确提出家庭礼仪教育的内容,如:家长应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外出做客时,让孩子现察成人的交往,家里来了客人,让孩子参与接待、让座、倒茶、谈话等,带幼儿逛超市和美发店等服务场所时进行公共场所礼仪教育。
4.4节日活动开展礼仪教育
节日活动是开展礼仪教育的很好契机,知教师可以利用节日活动对幼儿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爱亲人的教育。如通过春节主题学说拜年的话以及待人接客的礼仪。
结语
詹姆斯说过“播种一个理念,你将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种性格, 你将收获一种命运。“我想只要我们时时刻刻将礼仪教育放在心上,让礼仪教育渗透孩子的一日活动之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礼仪教育一定会结出硕果。
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尝试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悄然在孩子的心灵深处播下了礼仪的种子。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逐渐生根、发芽、直至长成参天大树。
参考文献[1]黄人颂,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关鸿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新世纪出版社,同,李清,礼仪是种资本,北京出版社梁志蔡,金正昆,礼仪教育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浅谈幼儿礼仪教育(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