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概念界定
幼儿园的户外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多种材料,采取多种形式,享受空气、阳光等自然因素进行锻炼的积极措施”。它一般“包括户外学习、户外运动以及户外休闲活动(如春游,亲子户外活动)。在本次调查研究中,幼儿园户外活动是指在幼儿园建筑物以外的露天场所,由教师组织、幼儿自由进行的活动。本研究从户外活动的场地、设备,户外活动开展时间与频率,户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几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二、相关研究
在相关文献中,研究者主要通过问卷、实地观察法、测试、访谈法等方法调查了国内目前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现状,研究结果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一)有关户外活动场地研究
冷小刚在1994年对上海市市区幼儿园体育活动现状进行了调查。从他的调查可以看出:1.“上海市区幼儿人均体育活动场地面积从1988年的平均1.05㎡升至1994年的平均2.06㎡”,已经慢慢接近《规程》规定的人均2.4㎡,但是数据显示“只有15%的幼儿在均2.5㎡”的场地上进行体育活动。2.上海市区幼儿园中水泥地的面积远远大于草地、山坡面积,这样的场地现状是不适合幼儿的发展。在1999年,冷小刚又对上海、天津、广州、成都四个城市幼儿园体育活动再次调查,发现:1.平均“每个幼儿实际活动场地面积为6.3㎡”,已大大超出了《规程》中的幼儿人均面积要求。2.幼儿园中“水泥地的比例很大,为45%,相当于草地、泥地、塑胶地和玩水池的面积和(46%)”。这种场地类型是不适合3-6岁幼儿的身体发展。 2007年大连市幼儿园“幼儿人均活动面积为3~4㎡”,与《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试行)》中的规定“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每生4㎡”有些出入,难以保证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充分的活动空间。此外,每个幼儿园的户外环境也不一,有的以草坪为主水泥地为辅,而有的多为水泥地草地很少。在2010年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生郑晶对武汉市幼儿园户外游戏现状的调查中,发现“户外游戏场地最常见的区域是集体运动场和大型组合运动器械区”。所有的样本园多具有这些设备。另外“83.3%的样本园设置自然区,55.6%拥有沙水区”。然而自然区和沙水区在实际户外活动中起到的作用很少,有的沙水区无水,有的仅有沙池而无水池,有的养殖区荒废。 2011年浙江大学硕士生孟成伟对丽水某幼儿园户外环境进行调查,从他的调查中发现:户外集体游戏场地有2个,包括“大班游戏活动场地(30米地跑道)和小班游戏活动场地”。其户外固定器械活动场地——组合式大型游戏器械有2个,一个分布于校门口到教学楼的通道东侧,铺有草坪;另一个在走廊的西侧铺有软质塑胶。另外“沙池是孤立在两栋建筑物之间的”,不利于幼儿的户外活动发展。而2011年田丽莉关于长沙市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的研究表明整体偏少,以不带塑胶跑道场和泥地为主,这限制了幼儿的户外活动的空间。
(二)有关户外活动器械的研究
相对于户外活动场地的研究。户外活动器械的研究就比较少。2010年武汉市幼儿园户外游戏玩具的配置情况如下:“88.9%”的样本园拥有滑梯,“83.3%”样本园配有大型多功能组合式玩具,“55.6%”的样本园有秋千、荡船类玩具,有攀登架(网)的样本园占“61.1%”,而跷跷板、木马、平衡桩等的拥有率相对较低。然而“2.4%的幼儿教师表示,近三年本幼儿园的户外游戏玩具设施几乎没变”。2007年大连市“幼儿园体育设备比较齐全,但是普遍存在过时落后的现象。”1994年冷小刚的调查中显示出,上海市区幼儿园“幼儿占有小型器械的比例为1∶1”,“大型与中型器械与幼儿的比例为50∶1、10∶1”,由此看出每个幼儿都能参与体育活动,等待时间较少。1999年,冷小刚的调查显示:幼儿占有小型器械比例为“1∶3.5”,幼儿与固定器械比例为“20∶1”。而中大型和小型的运动器械种类“平均每所幼儿园有9.3和18种”。这数据说明近年来幼儿园重视运动器械的投入。
(三)有关户外活动开展频率及持续时间的研究
从2010年武汉市幼儿园户外游戏的开展来看,“超过半数的教师每天开展1~2次的户外游戏”,但“仍有30.9%的教师每周才开展3~4次户外游戏,甚至7.4%的教师每周开展1~2次地户外游戏”。而“户外游戏持续时间在半小时以内的有80.9%,另外19.1%的教师会让户外游戏持续半小时到1个小时”。2011年田丽莉发现,长沙市“89%”的幼儿园能将体育活动时间安排在2个小时及以上,而“11%的幼儿园没有达到《规程》的标准”。
(四)有关户外活动组织形式的研究
在冷小刚1994年的调查中发现,参与调查的所有幼儿园都将《规程》中提出的“每天必须安排1个小时户外体育活动”落实在一日安排中,只是“在时间的具体安排上种类繁多”。1999年,上海、天津、广州、成都四地所被调查的幼儿园中“54%的幼儿园达到了2小时甚至2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并以“集体和分散相结合的组织形式”来开展户外体育活动。2007年,宁姝对大连市幼儿园体育活动现状展开现状调查。他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安排的内容单一”。然而在田丽莉于2011对《长沙市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调查分析》一文中,可以了解到长沙市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户外体育活动、早操活动、远足和短途游览、幼儿运动会和体育教学活动”。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形式呈现出较丰富的趋势。 这些研究中,都涉及到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现状。无论从幼儿园户外环境的布置,还是户外游戏的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都能了解到部分幼儿园户外活动的开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春燕:《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328-335页。
2、冷小刚:《上海市区幼儿园体育活动调查报告》,《上海教育科研》,1996年,第47页。
3、冷小刚:《学前教育研究》,2000年,第20-21页。
4、宁姝:《体育世界》(学术版),2007年,第15-17页。
5、 郑晶:《武汉市幼儿园户外游戏现状与对策的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6、孟成伟:《幼儿园户外环境营造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
7、田丽莉:《长沙市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调查分析》,《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第三部分
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
(一)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文档了解幼儿园户外活动的概念以及相关理论,了解幼儿园户外活动的国内外现状及理论,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二)在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效度、信度高的问卷,制作本课题研究需要的问卷样本。通过对北京市部分幼儿园的问卷调查,采集在北京市幼儿园户外活动情况的数据
(三)通过数据和理论知识,对北京市幼儿园户外活动现状进行阐述。
1.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的基本现状
2.户外活动的器械配置
3.户外活动开展的基本情况
4.户外活动中的幼儿教师
(四)分析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现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策略
第四部分
研究(工作)方法及措施(思路)
一、研究方法
1.文献^^文档法
通过中国知网、浙江高校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查阅大量国内外有关户外活动的专著期刊会议报告硕博士^文档等^^文档,并对收集到的^^文档进行研读、整理、归纳、概括,找出对本课题有用的信息,为本课题的开展奠定了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
(1)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本课题使用的问卷是在参考几篇硕士^文档中的问卷样本信息,以及在查阅大量幼儿户外活动和幼儿教育^^文档的基础上,依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进行适当地筛选、调整,制定出信度相对较高的问卷。
(2)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该问卷是集中在一个时间段,由我本人去幼儿园向幼儿园教师发放问卷,并对教师做相关说明。
3.实地观察法
二、研究对象
北京市部分幼儿园,包括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总共5所。其中的3所幼儿园参与问卷测试。
第五部分
毕业^文档(设计)提纲
一、问题提出及相关研究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幼儿园户外活动的概念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一)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问卷调查法
(二)研究对象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的基本现状
1. 户外活动中常见的活动区域
2. 每个幼儿园户外活动区域的设置数目
3. 教师在组织户外活动时选择的户外活动区域
4. 户外活动区域的使用情况
(二)户外活动的器械配置
1.户外中大型玩具的配置
2.移动的和自制的户外活动玩具
3.户外活动玩具设施的变化更新情况
(三)户外活动开展的基本情况
1.户外活动开展的频率
2.户外活动开展的持续时间
3.户外活动开展的活动内容
4.户外活动开展的形式
(四)户外活动中的幼儿教师
1.幼儿教师对户外活动的态度
2.教师在户外活动中扮演的角色
3.教师在开展户外活动时所遇到的困难和考虑的因素
4.户外活动冲突时教师进行的调整
5.教师对现在的户外活动提出的建议
五、总结与建议
(一)不同性质的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差异大
(二)户外活动场地种类多样化,但是利用率不高
(三)户外活动中的中大型玩具设备利用率高
(四)移动玩具种类多、数量较少,自制玩具种类较少
(五)户外活动组织形式以集体活动为主
(六)外活动持续时间短,活动频率较低
(七)教师对户外活动的教育观念与行为不一致
针对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的研(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