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说谎的几点思考
幼儿的说谎行为不仅是儿童的道德问题,也展现了幼儿的心理状态。有些孩子可能为了和别人一样而选择说谎,这表明了孩子的心理状态。幼儿说谎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如果对孩子的撒谎行为不做任何干预,在幼儿的成长中对幼儿的价值观、道德观、社会责任感的树立等都会有严重的负面影响。为此,认识了解幼儿的说谎行为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方式对于家长是十分重要的。事实上,孩子们通常在感到恐惧和恐惧时会撒谎。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说法,这是一种儿童的自我抵抗机制。此外,当幼儿说谎时,他们会变得非常矛盾和不知所措。他们会考虑是否承认或不说谎。他们都想承认自己的错误,害怕承认错误后会批评和责骂他们。失去了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因此,在发现一个孩子说谎后,我们不能不问原因就批评否认他,而是要问清楚说谎的原因。不是说谎就是错的,这些非理性的判断和话语很可能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心理创伤。家长不要把这些不符合事实的话就全都当成是幼儿的谎言,不能就这样就说是幼儿的道德行为有问题。需要家长用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儿童的说谎行为。
幼儿品行的发展变化是受到幼儿自身特征和家庭环境影响的。一方面,幼儿的性别和年龄影响家长的教育态度,教育行为的选择。另一方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幼儿的品行是受家庭环境影响的。
在面对幼儿说谎行为时,大人要先判别幼儿说谎行为是不是真的存在,为什么要说谎,继而根据情况再采取相应的策略。根据幼儿的年龄进行适当的教育,既不能一发现幼儿说话与事实不符,就火冒三丈、威吓斥骂;又不能对幼稚、天真的谎言漠不关心。对幼儿说谎行为应该是以预防为主,干预为辅,以积极管理策略为主,消极管理策略为辅,妥善、认真地进行适当的诚实教育。
一、提高幼儿的自制力
说谎是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也是社会认知发展研究者和儿童道德发展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此外,早在很久以前,心理学家就非常关注儿童的说谎行为。1965年,皮亚杰开展了一项关于说谎的研究,首次对儿童说谎进行了界定。之后,大量学者从实证的角度探讨和研究了儿童说谎行为的发生、发展特点和形成机制。这些年来,研究者从不同的方面对幼儿说谎进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假设、实验和讨论。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提出的环境决定论认为,儿童说谎是一种恶劣的品质,是很多非常恶劣的行为的避难所和温床。洛克认为,由于周围的社会环境非常复杂,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成年人总是不停地撒谎,这对幼儿的行为产生了严重影响,鼓励孩子说谎的心理原因,并提供了一个糟糕的环境。根据洛克的研究,必须从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寻找儿童说谎行为的真正原因。
幼儿的说谎行为首先受到个体认知水平的影响。因此,当成年人教导小孩子不要说谎时,他们也应该告诉他们说出真相的意义和热情。儿童道德认知的培养应以培养儿童的心理和理论能力为起点,帮助儿童通过游戏区分说谎的含义。
游戏是幼儿活动的基本形式。它也是幼儿最受欢迎的活动形式。游戏中的诚信教育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游戏可以帮助孩子选择联想的同伴,提高角色扮演中的认知能力;游戏有隐式和显式的规则。通过设置游戏角色和游戏情境,提高了儿童的持久性和控制力。根据儿童喜爱模仿的特点,鼓励儿童在游戏中进行模仿和再现,感受活动中角色模范人物的内心感受和外在表现。如表演列宁后打破花瓶后的诚实行为等。创造游戏情境,提高孩子抵抗诱惑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