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以上的孤独症早期识别,需要有一些干预措施与之相匹配,才能更好的帮助儿童走出困境。本小节就家长和教师对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的一些方法和原则进行探讨。
(一)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孤独症的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较低,大多数家长的重心往往在于知识的掌握,而不是生活技能的形成。这也是很多孤独症儿童到8、9岁还不会自己独立穿衣、吃饭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家长觉得孩子自己完成事情会比较耽误时间,或者不忍心看孩子干活,于是就替孩子完成本该属于他们自己的事情,这种做法只会使得孩子更加依赖和被动。所以要让幼儿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家长和老师可以用口头的语言提示他们先做什么接下来做什么,一定要耐着性子看着他们完成,不要要求他迅速或者准确做好,更多的要给予言语的鼓励和表扬,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另外很多孤独症儿童都有偏食的问题,有的偏食非常严重,严重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因此要及时加以纠正。家长和教师可以用患儿喜欢的或非常爱吃的食物作为强化物,要求他吃那些他不愿意吃的食物。如果,患儿特别喜欢一种食物,就找一种与之相似的食物开始然后再强化。
(二)语言训练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孤独症儿童大都存在着或轻或重的语言障碍。他们的语言单调,有的甚至不会人称转换,还有些患儿会说一些别人不能理解的话。语言训练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呼吸训练
一些患儿不愿意张嘴说话,那么可以让他们做一些呼吸吹气的训练,比如吹泡泡,吹哨子等,最好吹的时候发出点声音,这样就变成了一个有趣的游戏,让患儿产生兴趣,消除他们的排斥心理。
2.口型和发音的训练
这种训练主要通过教师进行训练,教师可以在上课的时候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如果回答不出就用口型进行提示,这时老师要多给他鼓励增强他的自信心。如果咬字不清的话就反复指导他大声发音纠正过来。训练时尽可能的用一些图片、物品来帮助他们理解。在家里,有些家长太了解自己的孩子往往一个动作就知道他要什么,还没等孩子开口就已经拿给他了,这样减少了孩子说话的机会。所以家长应该鼓励他说出来再拿给他。平时可以适当教他一些他喜欢的儿歌。还有和孩子说话时家长要尽量说一些孩子能理解的简单语句,然后在孩子理解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句子中的词汇。
3.人称转换的训练
一些患儿他会说话,但是往往说的不太符合正常的语言习惯,比如,我曾经遇过的一个患儿,他回答问题时,不知道转换人称。问他:“你吃过饭了吗?”,回答道:“你吃过了”,而不是“我吃过了”。所以,进行语言训练的时候,需要从纠正人称转换开始,让患儿模仿老师的嘴型一遍又一遍的训练,回答对时可以给他适当的奖励,在训练人称时一定要让他边指边说加深印象。另外,家长和老师一定要有十足的耐心,避免让患儿体会到不耐烦的表现,以免让他们产生对说话的抵触心理。
(三)家庭治疗
1.提供与人接触的机会
对孤独症儿童早期识别与干预的研(三)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