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在认知能力方面存在很大的障碍,一般表现在语言理解与模仿、灵活性、创造性、言语的组织和信息利用等方面。对人的声音、情绪和面部表情理解有困难,不能作适当的反应。对事物的兴趣不足从而导致不愿去学。
(三)感觉障碍
患有孤独症的幼儿存在感官上的障碍,所以对视觉、听觉、触觉上的刺激反应迟钝。
所以有时候跟他们交流时,患儿没有任何反应。值得注意的是,患儿们常常拍打或者转动自己的身体,来使自己感受到外界的刺激。
(四)智力发育障碍
研究表明,患孤独症的儿童中,约80%的儿童智力低下,智商低于70。由此可以看出,孤独症对儿童智力发育有极大的影响和障碍。
三、家长和教师对孤独症儿童的早期识别
从前面对孤独症对儿童的影响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对幼儿身心发育的重大影响。所以尽早发现孤独症的潜在发展,并施以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帮助幼儿免于孤独症的困扰。下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孤独症儿童的早期识别方法进行阐述:
(一)语言特征
通常孤独症患儿在语言交流方面存在不足,经常用词不恰当,而且从不会用语言主动和别人沟通。他们不能把语言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在家里,当他们想要某个东西的时候,不会用语言来表达而是用肢体语言直接拉着大人的手去取。在学校里,如果他想要其他同学的东西,他不是通过沟通,而是直接通过肢体行动直接抢夺。有些患儿还会鹦鹉学舌,别人问他什么他就重复别人的话。有些患儿还会自言自语,别人根本听不懂他在说什么。有些患儿因为没有语言能力就会咬自己、哭闹来表示内心的不安和不满。
(二)情绪特征
因为孤独症患儿在语言和社交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的发展障碍,所以他们一般通过哭闹,或者是激动的行为来宣泄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当父母离开或家庭变故的时候,他们不会表现出焦虑、恐惧、害怕或紧张。但有些患儿会对环境的改变表现出烦躁不安,难以适应。他们很少去关心也很难理解亲人的表情及情感反应,他们与正常儿童有着不同的情绪体验。
(三)记忆特征
对于正常儿童来讲,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的事情越来越多,知识积累也越来越多,记忆就会越来越容易。凡是能理解的东西就记忆得快、记得牢。但是孤独症儿童的记忆特点却不同,他们往往对数字以及文字的机械记忆力很强,但缺乏与具体的现实生活联系。如有些患儿对数字的加减乘除的机械运算、对日历的推算有着惊人的兴趣,对城市天气预报名字的顺序从不颠倒,有明显的记忆能力。但有些患儿上了一天幼儿园,回家妈妈问他今天中饭吃了什么,他却回答不出。有些患儿甚至上幼儿园一个学期连小朋友的名字、自己在哪个班都记不住。他们通常对周围的环境及人、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所以对身边应该记住的一些简单事情通常都难以记住。
(四)异常行为
1.不寻常的依恋行为
部分孤独症患儿会莫名的依恋上一些日用品或者玩具,把这些东西视为宝物,走路、吃饭、睡觉都必须时刻都拿在手里,如果让他放下或悄悄拿开,只要他见不到就会大发脾气。
2.行为刻板、仪式性
一些患儿的日常行为会表现出呆滞和刻板,比如经常性或者重复性的作出某些固定的动作。日常生活习惯也很刻板,几乎一成不变,如吃几种固定的食物而且还拒绝吃没吃过的。出门必须要走同一条路线。穿固定的衣服,就算脏了也不肯换。对人、物通常都有他们固定的反应,如对亲人或陌生人会说固定的话,完全不知道因场合不同而有不同的反应。他们还会重复的问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而且在别人回答后还会反复的问。如果把他们的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稍稍改变一下,就会引起他们的烦躁不安。
(五)在游戏中的表现
说到游戏,当然是还在们最喜欢的活动了。孩子们会快乐的和小朋友一起玩乐。但是饱受孤独症困扰的孩子却不是这样的,无论多漂亮的玩具或者多好玩的游戏都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因为他们有社交方面存在缺失,没有好的创造和想象能力,无法参与到游戏当中。即使被家长和教师安排到游戏中,也只是停留在单调的、毫无意义的活动中,如独自不停地摆弄汽车的轮子或作出一些别人无法理解的动作。他们不会去模仿其他儿童的活动,也搞不懂游戏规则,更不懂什么是假扮角色游戏。
四、家长和教师对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干预措施
对孤独症儿童早期识别与干预的研(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