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摘要:幼儿交往能力培养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于幼儿的身心成长、学习、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幼儿交往发展水平不容乐观,需要对幼儿交往特点有明确认识的基础上,为他们创设条件提升交往功效、增强交往信心、规范幼儿交往的摹仿性。
关键词:幼儿交往能力 特点 成因分析 培养方法
一个人的交往能力并非先天具有,主要靠后天培养。在后天的培养中,幼儿阶段是关键期。“幼儿良好交往能力”指的是幼儿以比较恰当的方式与同伴、家长、教师等的沟通交流,在满足自己需要的同时,得到他人的认同。对于幼儿,具有良好的交往能力对其智力发展、以后的学业水平及未来走入社会都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但当前,幼儿交往发展水平并不容乐观: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不能理解与包容他人等现象在幼儿园经常可见。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和教育,应该在全面明确幼儿的交往能特点的基础上,为幼儿创设条件,提升幼儿交往的功效,增强幼儿交往的自信心,更好地规范幼儿交往的摹仿性。本文结合个人的幼教实践,就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进行探析。
一、交往能力及其培养意义
(一)交往能力的概念和特征
交往能力,即人际交往能力,也就是一个人与他人进行接触、沟通、交流、相处时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交往能力是个人生存和发展中综合素质之一,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交友能力、倾听能力、观察和分析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等。一个人的交往能力与其后天所接受的教育、所处的环境、相处的群体、从事的职业等有着密切关系,具有明显的动态发展性。
(二)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人的交往能力,主要来自于后天的学习和培养。这一能力的培养关键期在学前阶段的幼儿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对知识的接受往往会不加选择,在没有分辨的基础上形成思维定势,因而在幼儿阶段对他们交往能力的培养,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将来是否具备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弗洛依德对幼儿心理进行研究后也认为,0到6岁是一个人性格行为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而6岁以前的儿童即幼儿,正是学前教育的对象,因此6岁以前的儿童所接受的教育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他们将来一生的发展,这其中就包括他们所接受的人际交往教育。我国民间有这样一些流行说法,如:“自小定八十”、“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小时看看,老来一半”;“栽什么树苗,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由此可见,幼儿时期的人际交往教育是否得当,他们的交往能力是否能奠定较好的基础,对他们今后一生的交往能力都是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因此,正确而有效地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该成为幼儿阶段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幼儿交往能力特点及成因分析
(一)交往目的的模糊性
幼儿在与别的小朋友的交往中,目的性很模糊,主要表现在他们的交往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这种随意性主要是由于幼儿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成熟,在交往中往往缺少理性,基本上是根据自己的生理需求而直接表现出自己的动机和目的。如当幼儿自己玩玩具时,大部分幼儿都只是自己单独的玩,或者当自己需要别人的玩具时,才会主动去和别的伙伴进行简单的沟通和交流。而当幼儿在一起玩一个合作游戏时,他们却明显地表现出自我中心性。
(二)交往行为的摹仿性
试论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