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幼儿入园适应性准备
孩子从出生后到两三岁就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从软弱无能到会走、会说、会跑、会跳,已经能自由行动,也能使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愿望、情感,并和别人交谈。他们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具备了参加集体生活的条件。此时让孩子开始集体生活,这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幼儿入园的意义
(一)以“群”补“独”,加速幼儿社会化
社会化的概念即个体从完全无知无助的出生婴儿期,经过与他人交往而受到别人的影响,使个人掌握和积极在先社会经验、社会联系个社会关系系统的过程,即从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通过社会化,个体会获得在社会中进行正常生活所必须的品质、价值、信念及社会所赞许的行为方式。3岁时孩子进入幼儿园的最佳年龄,父母应及时送孩子进幼儿园,使他们过集体生活,接受初步的全面发展教育。幼儿园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小世界,在这,倡导良好的礼貌用语,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除了师生关系外,幼儿咳咳享有同其他儿童平等相处的权利。在这种相处的过程中,儿童学会尊重、服从同伴,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在幼儿园中,幼儿可以多层面的体验人际关系,这是形成合群、开朗的性格。
如果这一时期仍留在家里,与成人为伴,那么不管家里的条件多么优裕,也不管成人与孩子接触、玩、教育的时间多长、质量多好,都无法替代儿童与伙伴的游戏交往,无法满足孩子新发展的需要。
(二)为孩子接受正规教育奠定基础
家庭中幼儿的活动虽有父母指导,但绝大部分家庭计划性不够,目的不明确,方式方法不一定得当。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最基本的正规教育,是系统的、规范的早期教育。幼儿园里有完整的课程,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刺激幼儿的各种感官,培养幼儿好奇心和兴趣,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习许多粗浅的知识。提供与人交往的机会,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孩子进入小学奠定基础。幼儿园的早期教育是家庭中零星的早期教育是不能比拟的。
二、幼儿入园后的不适应
(一)对家长的依恋
孩子在没上幼儿园之前已经充满了好奇心,但一旦要自己上幼儿园,没有家长的陪伴时,难免会感到焦虑、紧张、不适应。在家里是家长听孩子的,在幼儿园是孩子听老师的,不能受到翻来张嘴,衣来伸手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做什么事情都要靠自己动手。这样以来,孩子会觉得不适应,不愿意上幼儿园,又哭又闹的,但是家长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责怪孩子,也不要舍不得孩子,要知道这种依恋心理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
(二)对幼儿园生活的不适应
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什么事都是依着孩子怎样就怎样,到幼儿园就不是这样的了。有作息制度,有生活常规,这些制度对刚入园的孩子来说肯定会不习惯,有的孩子早晨起不来,有的孩子中午不睡觉,有的不懂常规,随便走来走去,老师说话听不到,不能与其他小朋友相处,在家里养成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所有的这些矛盾使幼儿不知所措,焦虑不安,盼望家长早点来接回家。
(三)生活自理能力差
试论幼儿入园适应性准备(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