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很多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明显。具体表现为,满腹牢骚身心疲惫,工作中逃避推诿,工作效率低下;情绪紧张易激动,烦躁郁闷甚至麻木等。而且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曾做过相关调查,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和从业年限成正相关。也就是说,随着工作时间和教龄的增长,最初对职业的好奇和新鲜已不复存在,幼教工作的繁琐细碎和平实,使得她们没有太多工作热情,从而会产生职业倦怠。
(三)心理问题加剧
有些教师,出现失眠、头晕、健忘、适应能力减弱等问题,严重者产生心理障碍,引发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更有胜者,出现更年期提前,内分泌失调,心律失调等疾病。
三、幼儿园教师的需要
(一)归属感和爱的需要
我国现行的绝大多数幼儿园仍为女性一统天下的格局,女性独特的身心素质决定了幼儿教师具有情感细腻、敏感、情感需要特别强烈的特点。她们特别希望体验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他人的关爱,获得大家的认可。而且,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友好相处、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为幼儿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
幼儿教师面对身心发展稚弱缺乏独立行为能力的幼儿,不仅要教育他们,还要给予细致的养护和照顾。这要求教师首先要做到爱孩子,爱是相互的,教师爱的付出也会得到幼儿爱的回报。这样教师与幼儿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开发幼儿智力,更有助于教师与幼儿的身心健康。
(二)尊重的需要
教师在孩子的心目中似乎是智慧的化身,行为的楷模,他们自觉不自觉的把教师自己效仿的对象。黑格尔曾说过“教师是孩子们心灵中最完美的偶像”,对于身体和心理仍不成熟正处于迅速发展过程中幼儿来说,这一特点更为显著。教育工作是双向活动,幼儿来园后和教师朝夕相处,教师一言一行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幼儿。这种影响在塑造幼儿灵魂中是其他方面的影响难以比拟的,是任何其他教育手段所无法代替的。它不仅对幼儿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直接证明着教师言教的真实性和可能性,这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所以教师都很重视自我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严格要求自己。她们有着强烈的自尊需要和受人尊重的需要。社会对教师的尊重,会使教师体会到生活的价值,增强自信心,从而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效果。
(三)成就的需要
随着近年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人们的“成就需要”显得异常突出,处于知识分子阶层的教师群体,着重成就、看重精神鼓励的心理倾向则更为明显。她们大多有比较强烈的进取心、好胜心。尤其作为新一代的知识女性,她们更有“巾帼不让须眉”的风范。她们希望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在工作上能有所成就,形成自己的特色,也希望得到别人如同事、幼儿园、社会客观、公正的评价。在他人赞许、钦佩的目光中体会到被人理解、为人尊重的愉悦。
四、适应幼儿园教师特点的有效管理建议
(一)创建良好的幼儿园人际环境
良好而稳定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团体的形成。一个有高凝聚力的团体对其每一个成员都有吸引力,其成员会表现出较强的战斗力。优化幼儿园的人际环境,管理者要注重运用情感的管理手段。情感是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力源泉。人们在生活中之所以趋善避恶、近美离丑等,都是情感在起作用,人际交往也如此。一般来讲,彼此相悦能增进人际吸引力。要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以情感为媒体。因此,管理者在管理过程应善用情感艺术,以此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做到与每位教师坦诚相见,平等对待,做教师的知心朋友。清楚地了解每位教师的心理需要,真心实意地去尊重每位教师,用情感手段激励他们热爱事业和幼儿;用情感的力量温暖人心,体贴、关心、帮助教师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用诚挚的语言给予教学上的指导;用商量的口吻安排工作;做到以情动人,以爱换心。比如,园所可为教师举办生日聚会,加强大家的情感沟通,让教师把幼儿园当成一个大家庭。此外,还可通过免费为教职工提供早餐、工作餐等举措,使幼儿园中的每个成员“被爱”、“被关怀”的需要得到满足,使教师体验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他人的关爱。同时,管理者还要注意团结与自己意见相左的教师,要有容人之短的雅量,更要避免因亲你而疏他而人为造成矛盾削弱了集体的战斗力。孟子曾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园长的情感投资是维系与教职工和蔼关系的粘合剂。 其次,优化幼儿园的人际环境,管理者还应注重创设宽松的精神心理气氛,建立和疏通信息沟通渠道。管理者要能用人所长委职放权,相信教师能够负起责任,采取他认为应当采取的措施干好工作,完成任务。如果处处监督提防,不敢放手,大事小事必须由领导“拍板”则不利于激发积极性,容易造成压抑紧张的氛围。此外,管理者与教师都能充分做到相互沟通,相互了解,让每个教师都能充分表现自己,能有机会表达自己对园所的意见和建议,建立起“人和”、民主的氛围。否则,联系渠道不畅,就容易产生误会和矛盾,就更谈不上“人和”。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适应幼儿园教师特点的有效管理(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