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有时候会出现对孩子教育方法不妥当,在家里有的家长把孩子看成‘掌上明珠’生怕孩子会受一点的委屈,对孩子采取的是溺爱放纵的态度,对孩子的学习的兴趣会有影响。还有一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存在很大的问题也直接影响着幼儿对学习不感兴趣,例如,有一位家长让自己2岁半的孩子学习绘画,原意是培养孩子绘画的兴趣,可当家长看到孩子把小鸟画成别的图案时,就对孩子大加讽刺。这种态度就严重摧毁了孩子的求知欲,打消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在幼儿园老师在给孩子上课时采取的方法不当会给孩子对这门课的兴趣带来影响;更多的了解孩子的想法采取适合教育孩子的方法对幼儿学习的兴趣带来更多的收获;合适的教具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利用好幼儿的好奇心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幼儿老师每天和孩子在一起,老师的表情和声音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老师在给孩子上一节新课时只是很呆板的讲课没有任何的动作,音调也没有什么变化,孩子肯定不会对老师上的这节课感兴趣。所以老师在上课时要带动起孩子的好奇心,调动孩子的好奇心,这样孩子才会对老师讲的内容感兴趣。
2、给幼儿施加压力太大
现在的孩子竞争太激烈了,家长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报了很多的辅导班逼着孩子去上各式各样的辅导班,家长虽然是为孩子好可是有没有想过孩子到底喜不喜欢,幼儿时期的孩子处在大脑发展阶段,应该让他们在游戏中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园开设有珠心算、英语等具有“小学化”倾向的兴趣班可以说是一种“双赢”之举,对幼儿园来说,可以解决一部分教师的收入问题,幼儿园从中得到许多收入,幼儿园也能从家长和社会中获得好口碑;迎合了部分家长对孩子多才多艺的炫耀心态,更迎合了大多数家长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担忧。例如,家长在一起谈论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有的家长会炫耀自己的孩子很厉害,会弹琴,会舞蹈,认识多少个字等等。而另外一个家长心里就非常不好受,为什么人家的孩子什么都会自己的孩子就什么都不会,这是家长就会带孩子去上钢琴辅导班,舞蹈辅导班,不管孩子喜不喜欢一定要让孩子学。这种情况就会导致幼儿对学习很反感。
3、忽略了幼儿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幼儿学习的源泉。好奇、好问、好动,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索来了解世界,是幼儿的天性。对于孩子的好奇成人不能理解,一般都会认为他是在作对或者不懂事的表现,于是家长就会严厉斥责或是置之不理。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孩子把玩具汽车拆开,这是因为他想知道汽车里面是什么样的,是什么会使汽车转动,如果把汽车的轮子拆下啦,那汽车会是怎样的呢?孩子头脑中充满了新奇的念头,于是他会毫不犹豫的付出行动。因此家长会认为孩子是在破坏东西。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加,他和成人的对话中增加了许多问号,“为什么这个东西是这个样子而不是那样的呢”“是什么”等类似的问题,大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这时家长会被问烦了难免会说你“你怎么这么烦呢!”或者“你没看见我在忙吗,一边玩去!”等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
4、活动内容单调,老师的教学方法死板
幼儿在学习竞争中能够获胜,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与爱好至关重要。因为孩子的学习往往受兴趣的支配,如果一个孩子对学习毫无兴趣,那就会觉得负担很重,产生畏难情绪和厌倦心理,必然学不好,相反,只要有兴趣,孩子的注意力就集中,易于学好、记牢。即使学的时间长些,内容多些,也不会影响其学习效果。所以我们必须注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孩子探求真理的欲望。”要想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必须注意其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培养,后二者的产生必然会使孩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幼儿园活动中,教师无论是陈述内容还是提出问题,都要注意控制自己的语音、语调以及手势、眼神、面部表情等这些信息会相应的给幼儿造成某种刺激,刺激有正负,强烈之分,幼儿的反应有积极、消极之分。强刺激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积极的反应,弱刺激、负刺激会产生抑郁作用,不利于幼儿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学习兴趣也会逐渐淡化。要改变死板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适当穿插一些与课程无关的小插曲,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可以将幽默故事、个人经历、趣闻铁事融入到课堂中,以增强趣味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策略
1、利用多媒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兴趣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