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沟通是双方的,我们除了要试着理解对方,更要及时做好自我调适,始终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人会直接表达诉求。心理不健康的人,压抑情绪。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始终记住,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是:我们想要对方怎么对待我们,我们首先就要怎么去对待对方。如果我们是真诚的,是耐心的,对方一定会感受到我们的真诚和耐心。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如果我们是心理健康的,情绪平稳的,也会给对方以心理的支持,带动对方稳定下来。
而在与人沟通中,还可以以不同年龄段不同人群为划分,帮助他们调整个人生活状态,能更快更正确的直面此次疫情。
一、中小学生疫情防控心理健康需得到有效引导。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学生们的正常学习生活被打乱,寒假期间居家隔离,聚会取消,旅行取消,开学时间再三推迟,导致学生们长时间笼罩在疫情阴影之下,难免恐慌紧张。学生们正处于认知能力养成的重要阶段,对疫情过度关注、对外界与疫情相关的新闻或消息无从分辨轻重和真假,无法作出明确的认知和判断,从而出现极端以及灾难化想法;生活空间的骤然缩小,会导致学生们出现无聊、消沉、烦躁以及恐慌的情绪化困扰;不断延期的开学,使学生们无所事事,沉迷依赖网络,人际交往范围缩小,能力降低...种种不良心理问题逐渐浮现。这时,基层工作者应帮助家长正确引导,留心观察,疫情相关消息遍布的同时辅助学生们过滤恶意、虚假消息,正确认识疫情发展走向;告知家长首先自我调节,不被恐慌的负面情绪感染,从容淡定面对疫情;合理安排学生们学习与娱乐的时间,劳逸结合;多开展亲子活动,多互动,多聊天,多陪伴,多引导。
二、社会工作活动人群应主动排解负面情绪,传播积极健康的心理导向。
疫情期间为响应国家号召,社会群体居家隔离,在此期间难免产生负面情绪,如若察觉有过度的焦虑和恐惧,基层工作者要第一时间进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不要逃避,要学会理解并接纳它,承认自己的过度情绪,不必压抑,直面情绪。居家期间,拓展空间变小,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情绪宣泄方式,减少精神紧张。复工后,积极做好防护工作,注意个人卫生,尽量减少聚集,疫情相关新闻和消息在确定准确性后再进行传播,以防造成大面积恐慌。社会工作人群是信息传播的主力人群,更应该淡定冷静、不道听途说、不盲目。
三、老年人应重视疫情情势,不可盲目从众引起恐慌。
老年人群由于年龄过高,免疫系统能力下降,对新型冠状病毒入侵的抵抗能力,较年轻人比低下,是易感人群和高危易发人群,因此老年人更要重视疫情情势。基层工作者应正确劝导老年人进行防护工作,尤其留守老人以及孤寡老人,特殊外出期间,应带好口罩,用最短的时间办最有效率的事;如有咳嗽、发热等症状不要恐慌,不要自我判断,应及时与家人沟通并就医;不要听之信之外界谣言,应多看新闻,掌握最新的疫情动态;培养老年人居家兴趣,多加锻炼身体,如居家慢走,适当蹲起等活动,保持身心舒畅;老年人群心理孤单,疫情袭来难免更加消极,基层工作者应做好沟通交流,为老年人排解,如发现不正当情绪应重视并采取措施。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的突然袭击,打乱了我们所有人的步伐,却让我明白心理健康疏导的重要性,更让我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让我深深以作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疫情期间消息灵通,物资充足,人身安全得到保障,隔离措施健全,中国正朝着更好更强大的方向发展着,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愿尽我的一份绵薄之力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
基层防疫工作中的心理学应用(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