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免费获取
|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修改降重
|
职称论文
|
合作期刊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原创论文
|
开题报告论文
全站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
免费论文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关于大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和对策的体会(三)
教育管理论文范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
学前免费论文网论文
|
小学免费论文网范文
|
现代教育技术
|
应用数学论文
|
数学免费论文网范文
|
心理学论文
|
教育技术学论文范文
|
教育管理论文
体育免费论文网论文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数学免费论文网论文
|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
小学免费论文网
|
学前免费论文网
|
教育管理论文
|
汉语言文学
|
心理学论文范文
|
中文专业论文
关于大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和对策的体会(三)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3
/3/3
四、在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中进行感恩教育高校学生工作中的感恩教育应结合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和服务等工作来进行,使感恩教育“生活化”。学生教育管理教师(辅导员)是基层一线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德育工作者,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思想,与学生接触密切,易于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其观点也易于为学生接受,其言行对学生有着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因而要充分发挥其表率示范作用,深怀感恩心、仁爱心,自身充满人文情怀。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细节入手,用一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唤起学生的感恩情结,让他们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体验感恩、把握感恩,在现实行动中把感恩意识和个人的情感、意志、知觉等具有缄默特征的东西交融在一起,最终在现实生活中实现感恩教育。要有侧重、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强化教育效果。
五、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共同开展感恩教育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是学生感恩教育最重要的四个环节,只有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和社会教育四者有机结合,做到“四位一体”,相互渗透、互相促进才能形成合力,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四个环节的力量不容忽视。以学校感恩教育为主,家庭、社区和社会配合学校组织共同开展感恩教育。学校感恩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思想,感恩内容包蕴着孝亲敬长、关爱他人、热爱故土、精忠报国、敬畏自然、珍爱生命等传统伦理价值,是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样既解决了部分家庭、社区进行感恩教育的盲目性,又促进了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能够按照一致的德育目标,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感恩教育。只有通过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学生的感恩意识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
六、借鉴吸收外国优秀的感恩文化和感恩教育的经验
(1)了解借鉴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儒家文化圈国家感恩教育的做法。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家在公民道德教育和家庭美德建设方面都取得过很好的成绩,为世界各国所熟知和借鉴。新加坡高校普遍对学生进行品格教育,特别重视中国传统道德的教育。对中国传统的“八德”即“忠孝仁爱礼义廉耻”赋予了现代意义:所谓“忠”,是爱国,忠于国家;“孝”是要孝敬父母、尊老敬贤;“仁”与“爱”是富有同情心和友爱精神,要关心他人;“礼”和“义”是讲究礼貌和礼节;“廉”就是为官的德行;“耻”就是指人们的羞耻之心,堂堂正正做人,为富国强民做贡献。此外,还提出“把忠心献给祖国,把爱心献给学校,把关心献给他人,把孝心献给父母,把信心留给自己”的“五心”教育。在这些教育里,有着丰富的感恩思想。韩国是一个及其重视孝道教育和礼仪教育的国家,他们认为只有学会做人,才能爱国,振兴国家。在家庭教育中,韩国注重对儿童进行“孝道”教育,他们特别孝敬老人、尊敬父母。每个小学生胸前都挂着一个“孝行牌”,牌的正面有父母像,背面有孝顺父母的格言和规定,学校要求学生每天对照“孝行牌”默想自己做得怎么样。注重儒家伦理的道德教育是他们感恩教育的重要方式。日本有着良好的道德传统教育,道德教育目标非常细化。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里,重视人才的道德素质教育是根本的强国之路。这些国家的感恩教育是成功的,他们国家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与他们成功的教育 不无关系。这些国外的感恩教育思想应引起我们的反思,在我 们的道德教育体系里还要更好地继承和弘扬儒家文化的精髓。
(2)注重学习了解西方感恩文化,批判地借鉴吸收其感恩文化的精髓。与中国传统的存在于私人之间的感恩思想不同,西方的感恩意识带有明显的群体性特征,这在基督教的思想里 有明显的表现。虽然宗教是人类精神的麻醉剂, 但在宗教思想里也不乏具有时代价值的感恩思想。他们感谢主的慈爱与宽容,感谢大自然的赐予,感谢兄弟姐妹的帮助与支持。感恩对象看似抽象和不确定,但就是这种感恩意识的不确定性与抽象性,让他们把感恩关爱的思想与报恩的行为结合起来。这种感恩思想实质上对社会的协调和融洽至关重要,这一点正是我们的传统思想里所缺乏的。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尤其需要这种人人从我做起,施恩于社会的思想。2008年起,我国民间传统的节假日被列为法定节假日,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虽然我国已经越来越重视传统节日的承接和保护,但是仍然不妨碍我们增加一些能弘扬感恩思想的节日,如西方的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以及西方感恩节,开展一系列相关感恩的主题活动,对大学生给予具体的实践引导,以这些节假日为契机,鼓励学生参与到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以提供服务或以做义工的方式,奉献爱心,服务社会。让学生在参与行动的过程中,感受社会,了解社会,强化自身的角色意识和权利义务的意识,使感恩行动渐渐成为一个习惯,形成 一种品格。大学生作为感恩教育的主体, 最宝贵的时代精神就是自信自立,坚强不息。感恩让大学生摆脱依赖心理,克服与时代发展不符的个人主义思想,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在新时代改革发展的浪潮里把握自己,抓住机遇,努力学 习,提高素质,为回报祖国、 人民、家庭和社会奠定基础。善于利用和创造有利条件,实现自我身与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 会、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新的历史时代里创造人生应有的价值。
体会
“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情感行为,这种情感和行为包含着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回报祖国、珍爱生命、追求和谐等伦理价值。一颗颗感恩的心,组合成社会的良心、善心与爱心。加强感恩教育,就是要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培养出健康和高尚的人。
感恩教育是培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基本要求。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历来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感恩思想,鲁迅先生则要求人民要“感谢命运,感谢人民,感谢思想,感谢一切我要感谢的人”。加强感恩教育就是要培养健康的学生,让他们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做品德高尚的人。
感恩教育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基本要求。感恩之心是一个人幸福的源泉,一个心存感激的人,往往就是最快乐的人。在感恩的氛围中,人们面对很多事情都可以平心静气;在感恩的环境里,人们可以认真、务实地从最细小的事情从容做起;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自发地真正做到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在感恩的气氛中,我们将不会感到自己的孤独……加强感恩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让他们拥有一颗阳光的心灵、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和同学,从而与人与社会和谐相处。
首先,要循循善诱,引导大学生学会感知他人对自己的帮助。巴尔扎克说:“骄傲的人,很少感恩,因为他永远不会认为自己已得到他应得的一切”。处于成长阶段的大学生,尤其是部分独生子女身上存在的自我中心意识,使他们很容易形成“成皆由我,败皆由人”的思维习惯,总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努力,而看不到别人的付出。因此,要有意识地逐步引导大学生用辩证的方法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在看到自己努力的同时,也要看到他人对自己的帮助,养成谦虚进取的心态,由此知道感恩、学会感恩。
其次,要培养大学生的权责意识。如卢梭所言“当舒适地享受一旦成为习惯,便使人几乎感觉不到乐趣”。当外来的帮助和关怀成为习惯时,人便容易变得漠然。在日常生活中,师长们更多的只是履行了自己的“责”,而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师生关系、长幼关系中理应享有的“权”,亦即忽略了孩子的责任和义务。由此,孩子因没有付出的体验,久而久之,老师、父母的付出在孩子眼里就会变得理所当然了。长此以往,又何谈对师长的体谅和感恩呢?因此,要培养孩子正确的权责观。师长在付出努力的同时,要有意识地让大学生看到和感觉到,让他们理解师长的艰辛与付出,进而要求他们也要尽相应的责任和义务,逐步让他们在享受拥有的同时懂得回报,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感恩教育,提高实效性。要使感恩意识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思维习惯,成为他们的品德中的组成部分,无疑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引导和熏陶,找到正确的学校途径。
感恩教育心得体会,要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用身边的实例教育学生,要触及学生的灵魂。要防止感恩教育平淡化、平凡化以及过分理论化,收不到实际效果。
其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思想政治教育尤其如此。教师的模范榜样作用早已为人们所共识,要引导大学生学会感恩,教师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感恩教育心得体会,感谢学生的配合和帮忙、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邻里的互助和照顾……学生从老师日常生活的点滴言行中,最能够学会知恩和感恩。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3
/3/3
关于大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和对策的体会(三)
由
免费论文网
(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相关论文
本文标题:
关于大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和对策的体会(三)
上一篇
:
依恋关系与幼儿园入园适应的关系 ..
下一篇
:
国(内)外优秀广告的心理学分析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关于
中小学生
感恩
教育
现状
对策
体会
2021-01-12 10:21:47【
返回顶部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