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错别字现象分析以及对策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错别字现状分析
既然选择以小学生低年级学生为对象,分析其在使用汉字行为中存在的偏差,就需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开展实际调研,基于调研信息来展开探究,这样才能够使得在此方面的认知朝着更加深刻的方向发展。
(一)小学生低年级学生错别字现状调查概况
以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北路三堰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41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选择从小学生写话本,考试试卷,暑假作业,日记本,家庭作业等维度对于小学生的错别字进行收集和整理,最后发现出现的错别字有3790个,对于这些错别字现象进行研究和探讨,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分析,发现有些学生会反复出现多个错别字。在为期6个月的调查统计之后,发现一年级210名学生出现错别字的数量为1185个,二年级200名学生出现错别字的数量为2606个。为了实现错别字的有效归结,本次我们将小学低年级学生错别字划分为笔画错误类型,部件错误类型和整字错误类型三种。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错别字现象分析
1、笔画错误类型。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线条,作为最小的构成单位,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出现错误的重要方面,主要为笔画,笔形,笔画与笔形组合出现了错误书写。比如在书写“武汉”的时候,武这个汉字总是有人会将其多加一撇;再者有的在书写“鼎”的时候会多加一横;还有在书写“冰”的时候会将其写成三点水旁。这些都是笔画中多加的情况。比如在书写“汽”的时候,将其右边部分少写一横;在书写“兔子”的时候出现了少了一点的情况,这些在生活中和教育教学中都很常见。在本次调查中发现,一年级学生笔画错误率为47.8%,二年级学生笔画错误率为33.14%,也就是说随着汉字的不断学习,学生笔画错误率在不断下降,二年级学生笔画增加类型的错别字出现率没有太大差别,无论是笔形组合错误,还是笔画关系组合错误,其出现的几率有所下降,这也意味着实际汉字使用行为在朝着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
2、部件错误类型。部件是由笔画构成的,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单元,一般可以将其称作为字根,在实际汉字使用的过程中,小学低年级学生容易出现部件混淆的情况,由此导致出现错别字。结构部件出现了书写错误的情况。也就是说在书写的时候汉字的某一部分写错了,比如“吉祥”的祥写成了衣字旁,再者“侧面”的侧写成三点水旁,还有“优秀”的优写成竖心旁。汉字结构部件出现了少些的情况,这种遗漏部件的情况也常常发生,多半情况下是因为粗心导致的,由此导致实际的汉字整体性受到影响,形成对应的错别字。汉字结构部件出现了多加的情况,这种多加的情况也是因为对于实际汉字理解很有到位,存在实际上的误区。比如“欢度春节”中度,习惯性的将其加上三点水,由此演变为错别字。
在上述调研中,一二年级学生部件错误类别错字占比大约为27%,更换偏旁错被子占比达到10%左右,相差也不是很大。容易混淆的形近部件有:将两点水与三点水混淆,将单人旁与双人旁混淆,将日字旁与月字旁混淆等。
3、整字错误类型。整字是指汉字中的单字,同样是汉字的重要使用单位,因为误用了字音相近,形体相似的字,由此出现了错别字。结合上述的调查结果,别字是因为小学生对于字的形状,音,义等元素掌握不是很充分,继而影响到其在造词造句中的行为,由此导致出现错别字。详细来看,一二年级学生在此环节的错误率为24.42%和39.12%,很明显二年级学生整字错误率高于一年级,这是因为其识字量在不断增加,作业也更多了,加上写话训练,寒暑假作业的加入,使得其错别字的书写几率得以提升。比如将“今”写成“令”,将“了”写成“子”,将“第”写成“笔”,将“的”写成“得”,将“在”写成“再”,将“那”写成“哪”,将“卖”写成“买”,出现同音形近错误的比率也比较高,并且二年级学生的错误率远远高于第一年级,这与二年级学生的学情也是有关联的。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错别字现象改正策略
小学低年级学生错别字现象分析以及对策(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