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师职业素养的欠缺
在遭遇校园欺凌时,被欺凌者总是会向老师求助,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但是,有时候会听到有些老师说这样一句话,“那他为什么不欺负别人,偏要欺负你啊?”教师身为学生的保护者,却缺少对校园欺凌的正确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偏见处理学生欺凌事件,用冷漠对待被欺凌者。教师作为学校的主导人物,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道德价值观的引路人,教师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一些教师对于学生之间的欺凌行为视而不见,一方面,助长了欺凌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伤害了被欺凌者的身心健康,而且对旁观者传达了一种错误观念——不必要制止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这种行为导致了学生对教师的不信任,使得学生在遭受欺凌或看见欺凌时,不把教师当作第一求助对象,而是选择忍受和无视,所以,对校园欺凌行为的防治没有明显的成效。
3.学校管理制度的欠缺
小学生的校园欺凌目前依然是法律的空白地带,也是社会管理的灰色地带,但身为学生在学校的保护者,学校负责人“一手抓成绩,一手抓政绩”,却疏忽或隐瞒校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没有及时发现校园欺凌的苗头,并且制止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多数学校是通过网络曝光后才关注或承认校园欺凌事件。从管理角度来说,学校的管理不够细致深入。在学校的管理制度方面,《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只规定了学生应该遵守的行为,各校的校规也只是简单地说明在校园内禁止的行为,并没有宣传关于校园欺凌的知识,也没有制定详细的奖惩制度以应对校园欺凌。
(三)家庭因素
家长对校园欺凌存在着错误认知。当孩子成为欺凌者,家长认为只要自家孩子不吃亏就行,没有对孩子进行合理的道德修正教育,而是放任自流,导致校园欺凌屡禁不止。当孩子受到了欺凌,被欺凌者的父母对自己孩子受到的伤害不够重视,不以为然,采取消极的处理方式——对欺凌者的妥协或者是对欺凌问题的逃避。这样的处理方式,只会让被欺负的孩子在心理上更加没有立场,并助长施暴一方的嚣张气焰。成为校园欺凌现象蔓延的原因之一。
三、如何更好地应对校园欺凌
在校园欺凌现象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对校园欺凌的防治也迫在眉睫。为了更好、更彻底地防治校园欺凌,政府已经先后颁布了《通知》和《指导意见》,指导社会各界为改善校园欺凌而采取相应措施。于社会各界,我们应该合力营造一个和谐安定的整体环境,针对校园欺凌的各构成者采取相应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校园欺凌的问题。于个体而言,校园欺凌行为中的各个构成者都应该努力加强自身的修养、锻炼自己的能力、增强自己的自信,不需要通过欺凌他人而获得认可,也不能因为被欺凌而看轻自己,更不应对发生的欺凌行为放任自流、无动于衷。
(一)构建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庭,必须是一个由深厚亲情和信赖关系所紧密维系的人际关系所支撑的场所。对孩子来说,他们在家里需要的放松而不是比学校更大的课业压力,他们需要的不仅是日常关心而是深层次的心灵沟通。对有些孩子来说,由于害怕被父母担心或责骂而总是隐瞒自己在校的行为活动。因此,父母或监护人若想真正了解孩子,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就应该尽力构建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引导和保护孩子,成为孩子的坚强后盾。
(二)加强学校的安全管理和教师的职业素养
1.加强校园安全建设
学校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区域,教师和校方作为学生的保护者,就应该主动负担起对在校学生的监管职责。《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将欺凌行为纳入校园安全工作体系中,加强日常校园安全管理,禁止学生携带危险物品进校;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建立早期预警、事中处理及事后干预机制。
小学校园欺凌现象原因与应对(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