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课堂的导语设计的巧妙,就会紧紧抓住学生的内心,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到教师设定的情境中来,因此教师要在导语上做足功夫,抓住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紧紧跟上教学节奏,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展示西沙群岛的美丽画面。让学生在视觉中感受到美景如画的祖国风光。通过提问方式导入话题。
1、我们祖国有几大岛屿呢请同学们思考?我们祖国最南端还有一群岛屿,他们漂泊在广袤的南海之上,这就是美丽的西沙群岛。
2、西沙群岛是什么气候呢?和我们家乡的气候有哪些不同呢?这种气候下,会有哪些我们没见过的动物和植物呢?
3、同学们是不是特别想了解西沙群岛的面貌。还想吹吹海风,喝点香甜的椰子水呀!今天我们就一起看一看西沙群岛的旖旎风光吧。
通过代入式的导语,让学生感受到了很多人文气息,通过提问和一系列话题的引入,学生会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成语五光十色,瑰丽无比,通过对词语的不断深入了解,鼓励学生用学习过的成语进行造句子,这样通过课堂的学习与训练,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会不断增强。
(二)增加阅读,感受文字魅力
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有效的阅读,在阅读中感受文字的力量,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在阅读中体验和品位文章的魅力,让朗读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作为小学教师应该将朗读环节重视起来,只有大胆的朗读大声的朗读,才能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才能让学生对语文充满兴趣,才能引用好文章好句子写出优秀的文字作品。教师可以开展朗读比赛,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提高对语文的兴趣,通过扩大学生参与朗读的人数和时间,让学生有感情的去感受文字的魅力,让朗读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注重读后感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引导学生练习写读后感。学生通过对文章的仔细阅读后,都会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也会针对其中的一些内容和观点产生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这些都是引导学生思维开发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该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只要学生敢于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切身体验,教师都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学生在不断的阅读和写作练习中,就能够发挥出更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阅读《和时间赛跑》这篇文章之后,学生已经理解到和时间赛跑就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去做更多的事情,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学生在这一阅读过程必然会有所感受和体会,让学生写读后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总结与思考,实现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双向提升。
此外,课文中作者的观察方法、事物联系、事物描写、思想感情等都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总结。首先要做到读懂重点,读懂内容中心,读懂思路详略,读懂词句内涵。其次是理解。就是在阅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把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连接起来,进行积极思考。阅读与写作都要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才能让学生的写作不断丰满。读写结合训练,就像给学生的思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汲取营养,从读的一端到达写的另一端的飞跃,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达到提高读写能力的目的。
读写结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阅读,通过有效的阅读,不断的开拓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了解新的写作格式,获得不同种类的信息,增强学生表达思想的欲望,让学生提高学习写作的主动性,通过不断的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于晓.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J]. 中国校外教育,2019,(28)
[2] 范毓峰. 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2019,(34)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