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育的问题与展望
农村教育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薄弱环节和重中之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教育普及程度由小学变为了高中,城乡教育由非均衡式发展转变为一体式发展。农村教育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显著提高,农村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办学条件也得到了全面改善,农村小学教育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及体制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经费紧缺、地区发展不平衡、应试教育思想严重、过分追求升学率,忽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问题逐渐成为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特别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适龄儿童数量减少,农村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一、现阶段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问题
(一)硬件设施方面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国家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农村小学的教育基础设施得到了不断地发展与壮大,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室由砖瓦房变成了钢筋混凝土的教学楼,操场由尘土飞扬的土地变成了塑料跑道,教学设施由黑板粉笔变成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各种图书、文体器材、教学仪器也有了相应的配套,学校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学校管理水平也明显提高。
但是也能明显看出,尽管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有了很大改善,但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大部分农村小学教学设施陈旧,教学设备缺乏,严重地限制了教师教学,从而影响教学质量,阻碍学生拓展知识面。比如虽然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但由于缺少必要的维护和仪器的落后,不少课程都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图书数量少、体育题材匮乏、音乐教具更是少见,音乐体育课程教育基本无从谈起。这也是应试教育的后遗症,小学生在音乐、体育方面学习很有限,这也使得音乐、体育方面有天赋的学生丧失了发展的机会。
(二)教师配套方面
目前的农村小学教育,基本的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教师配套也仅仅达到满足基本教学的水平,其他辅助科目如音乐体育等,更是长期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农村环境较差,生活水平较低,薪资待遇也无法与城市相比,这就导致农村小学无法吸引到优秀的教师资源,不能为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现有教师队伍本身学历较低,不能完整系统地吸收、理解新课程实施中的思想、目标及方法,仅凭为数不多的几次课程培训和观摩学习,所得十分有限,无法很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许多教师虽然通过电大、自考取得了专科或本科学位,但是只是为了取得学位而已,并没有实质上的进步。教师不能走出去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很难受新思维、新观念、新方法,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落伍已成不争的事实。个别教师学习动力不足,总是自以为是,教师间缺乏探讨和交流,不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对新的教育理念不闻不问。
同时,教师的教学任务重,大部分时间忙于备课、教学、阅卷等工作,没有时间进行教学创新,没有时间进行创造性活动。即使进行课程改革,也是新瓶装旧酒,没有本质上的改变。公立小学还面临着私立小学的竞争,由于私立小学的待遇较高,更容易吸引到有效的教师资源,此消彼长,公立小学的教学质量更加难以保证,更遑论提高教学水平。
(三)教育评价机制问题
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成绩评价仍以学生的成绩为主。学生的成绩高,就意味着这个教师的教学工作做的好,教学能力强。学生考的不好,就是教师教的不好,教学能力差。这种应试教育,过分追求高分的作风习气,无形中给教师添加了一副枷锁,同时抹杀了学生的天性和自我追求的意识,不能全面发展,与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大相径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