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后进生心理辅导的案例研究
教育从业人员通常将学生分为三个等级:成绩好且遵守纪律的学生为优等生;成绩平平但守规矩的学生为中等生;成绩差且纪律性差的学生为后进生。后进生往往存在于每个学校、每个学科之中。
因为是后进生,他们无法得到老师的青睐,成了班级可有可无的人;因为是后进生,他们很少见到父母的笑颜,成了家长的“心病”。他们无法与父母沟通,自暴自弃,不思进取,有浓重的厌学情绪,做事冲动,不考虑后果。因此研究后进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后进生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自觉地实现自我转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师们也越来越重视后进生的培养问题。
为了进一步了解后进生的想法并做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我们选择访谈法进行个案分析。本次访谈的对象是邯郸市成安县商城镇小学六年级二班的学生陈某,其学习成绩在班级后10名。
一、后进生个案基本情况
(一)人口学^论文
陈某,女,12岁,汉族,家住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商城镇吕家庄村。家中有爸爸妈妈(务农),还有一哥哥。
(二)个人成长史
1.婴幼儿期:不详。
2.童年期:妈妈得了一场大病,治病花光了家里的钱还向亲戚借了很多钱,家里变得一贫如洗,妈妈也不能再很好的照顾自己,感觉别的孩子生活上比自己优越很多。
3.少年期:家里经济困难,交不起两个人的学费,哥哥但早早地辍学去打工了。
(三)身体与精神状态
情绪表现有些低落,谈话时可明显感到焦虑、不安,但语言清晰,思维逻辑正常,自知力完整。没有明显躯体不适感。
(四)社会功能
几乎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上,与同学间交流不多,也没太参加集体活动。与他人相处时,不知道如何进行交流,有明显不自信之感。
(五)问题者自述
我是一名来自农村的学生,父母都是种田的,我有一个哥哥。我们家不富裕,在我8岁的时候,母亲大病了一场,爸妈多年来攒下的积蓄全部花完了,家里一贫如洗。家里田地收入仅够我们生活,后来,哥哥也辍学到外去打工,而我,被爸爸妈妈要求继续读书。父母将我送到县城的小学,周围都是县城的学生,家庭条件很好,而我的家庭情况并不是很好,我与周围同学有些格格不入,学习上感觉力不从心。
二、后进生形成原因分析
小学后进生心理辅导的案例研究 (2)(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