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终生学习是我自身的思维的转变的话,那么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则是我教学方法的转变。也可以说是孔老夫子说的“因材施教”,充分发觉个体的潜能,使每个个体都有所发展,也使课堂没有以前的枯燥乏味。
在接受这次培训之前,我已经从事教育工作很多年,因此教学模式还是老师是主角,学生们都在被动的学习。总是处在老师教什么我学什么,可想而知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自己也不断的总结,但是都不尽如人意,直到参加这次培训,我才意识到,一堂课的主体、主角应该是学生,虽然教师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并不是居于主要地位。这个观点犹如枯木逢春瞬间感觉自己有了前进的动力。这是我也认识到,必须把它牢记在头脑中,切实贯彻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这是培养学生主体的必然要求。因为只有认识到这一点,以前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才会相应的改变,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成一件艺术精品。
从本质上,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的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客观的影响。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束缚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正因如此,对待所谓的“差生”,更因该加倍的关爱与呵护,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不仅要相信,没有一个学生是教不好的,还要对每一个学生有信心,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时要“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眼睛。解放学生的嘴巴,解放学生的空间”,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问题展开辩论。让学生充分的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来取代教师一直在讲台上讲的模式,让学生放开说,并且尽可能多的让学生说。这样,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会大大提高,个体才能得到发展。同样的课堂气氛高涨,教师的思维也会活跃,带给大家的知识也会增多,达到“教学相长”。
三、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
为了促进自身发展而学习,为了促进人际交往而学习,以获得社会认同而学习,并在不断的学习中研究学生、研究自身、研究教学。对新课改而言,如果教师的教学理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发生本质上的改变,课程改革必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校本教研”就是一种很好的研究型路子。在过去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很多教师只满足于在其中扮演“教材的执行者”的角色,这和教师本身的教学观有关,也和课改以前我国的大教育体制环境以及其对教师的相应要求有关。但在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再走老路,在教学中按照课程的严格规定亦步亦趋地进行操作,而很少发挥教师的自主性,那就很难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了。那么新课程对教师新的要求是什么呢?处于这种职业境界的教师认为,教师是一种发展学生、完善自我的职业,能以服务社会为自己的职业理想,并从服务社会的高度赋予自己发展、完善的实践意义,明确自身发展与学生发展的互动关系,在发展学生中发展自己,在发展自己中服务社会。他是以一种高度的责任感从专业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情感,净化自己的品德,完善自己的智慧。他能够自觉地注重教育行为的科学和教育情感的理性,并不断地追求着学生发展和自我发展的更高效益。
通过学习,使我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使我更加坚定了教书育人的信心和决心,使我对教育教学理念、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课程理论和当今国外先进教育思想都有了进一步了解。我充分认识到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更好的胜任新世纪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不断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使我对教育科研和新课程有了更深的理解,不断提高了自己的教科研水平和驾驭新课程的能力。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学习和领会了教师职业修养所涵盖的内容,提高自己的事业认识,职业认同水平,增强了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通过此次继续教育学习,我深切感觉到,做为一名教师,需有先进完备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使我在教学工作中能“因材施教”,对学生能给予学习上的指导,生活中的关心,认识的点拨,思想的疏导。
总而言之,通过这两年半在网络教育学院的学习,教会了我不少的学习方法,我很庆幸可以在网络教育学院学习。这将是我一生中获得的最大财富。
关于学习网络教育的收获(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