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也是幼儿必不可少的,有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才会有好的行为,有了好的行为才有好的人生。《弟子规》是一本童蒙养正的书籍,是幼儿们养成良好习惯和品德的最好标本。诵读是获取知识的基础。“读书千变,其义自见”。幼儿理解能力有限,因此选择的是易学易记的,每句仅三四个字,使用的教学方式也是最简单轻松的。以诵读为主的国学教育方式,幼儿读起来也是容易朗朗上口,先不要求幼儿会理解,只要读,引导幼儿慢慢接触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潜移默化的影响。简单的弟子规怎样让幼儿有深刻的理解呢?教学内容要跟实际性相结合,但学文,不力行,长浮华,成何人,国学教育讲究知行合一,这样不但能让幼儿们记住国学经典还能让幼儿具有良好的行为举止,进而养成行为习惯。先从幼儿周边生活的环境巧设些国学的内容,比如可以在餐厅贴上“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教室门边可以贴上“宽转弯,勿触棱”。卫生间贴上“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在镜子前贴上“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在鞋帽柜上写上“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生活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教育幼儿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我们老师还采用表演形式让幼儿们处在更轻松娱乐的环境中,让幼儿更加深刻的认识理解国学的经典,也好落实到生活中。比如《弟子规》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老师演绎父母互换幼儿的名字,幼儿准确理解并马上回应没有迟疑;表演“长者先,幼者后,长者坐,命乃坐”这节给幼儿自由和空间让同学之间互相演绎,年龄大点的极为长,让幼儿做出这些动作加深理解长幼有序。情景再现“出必故,反必面”,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习惯、细节都很重要。告诉学生当我们懂得晨昏定省,每一句对父母的问候都在提升亲子之间的情谊,每一个“出必故,反必面”都是在提醒我们所有的行为都不应该让父母担忧。除此之外我们还讲究“亲师合作”,让家长们也理解国学教育的意义,参与到学习经典的学习中,回到家与宝宝一起诵读经典,晚上给宝宝讲国学故事,以此巩固在校学到的知识。并给幼儿留作业,放学回到家落实《弟子规》,要做爸爸妈妈的小老师,做得好父母要适当地给予鼓励表扬,以此来增加学习的信心。
三、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游戏与教育是相互独立,不可分割的。游戏本身是即有活动又有内容适合幼儿感知动作、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的特点。它是一种兴趣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易于接受,对幼儿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幼儿的学习、娱乐、社会交往、对周边环境的认知都是通过游戏传导的。游戏还可以促进幼儿的智力发育,语言能力,动手能力,游戏的感染力可以培养幼儿的性格,增进幼儿的自信心。我们学校还可以了开展多种游戏教学。第一:自学部分、就是自己独立操作,发挥想象的空间,最后互相可以说出自己创作的想法,进而得到自信有成就感;第二:互学部分、互动学习。可以亲子互动,拉近家人之间的关系,同学之间互相沟通、分享与合作,促进人际关系;第三:引导部分、就是老师带领学习,与孩子平等的交流,引导幼儿在游戏里中多动手、多观察,进而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与实践操作能力。在玩“堆积木”活动中充分的看到孩子的联想力与创造力,幼儿们通过老师的引导还积极的互相切磋,找出不足之处,看看谁最后堆的最高最漂亮。我们班有一个孩子可能因为家庭的原因比较内向,不爱表现,后来通过老师的鼓励发现他的创造力比一般的孩子要好,进而表扬他鼓励他让他说出自己的想法,通过他的表现老师还评选他为组长,让他带领大家一起进步,他也找回了自信,慢慢变得开朗了起来。游戏中仿佛就是孩子们的另一个小世界,可以在里面任意翱翔,透过游戏来说出嘴巴无法表达的领域,老师们也通过游戏探索到了幼儿们的内心世界。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扮演者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优质的学前教育对促进幼儿早期教育起着全面健康的发展,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也至关重要。让幼儿在天真、活泼的氛围中得到教育、发展,从而促进其智力及社会接受能力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所以说这个阶段的意义十分的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