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家长陪伴行为的看法
引言
每一个孩子的茁壮成长,都离不开每个家庭的精心养育。作为家长,需要全身心地和孩子在一起,关心孩子的感受,和孩子一起经历,一起体验,对孩子有鼓励,有具体的指导。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家长都是这么做的。于是,在农村出现了“留守儿童”的问题。
一、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假设
基于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文献^论文的整理及研究的目的与思路,提出本研究假设:
①当前小学生中由父辈家长经常陪伴的情况不多。
②小学生父亲、母亲、祖辈等家长间对孩子的陪伴行为存在差异。
③家长对孩子的积极陪伴现象不多;家长对孩子的娱乐陪伴和情感陪伴行为较少。
(二)问卷的设计与确定
小学阶段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家长耐心的陪伴与引导。然而,笔者通过平常的观察以及与一些家庭的接触中发现,由于各种原因,家长陪伴缺位,或是由于陪伴的方式方法不当而造成的陪伴失位现象普遍存在,从而不能为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时期的孩子提供有效帮助。本研究意欲通过对小学生的家长陪伴行为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尝试根据体现出来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从而向家长们提供更加切实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们调整自己对孩子的陪伴方式、时间等,使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本研究采用的是第二种测试类型,邀请被测对象按正式调查的要求进行填答,回收问卷并修改以后请导师审阅,最后确定本研究的正式调查问卷。
二、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小学生家长的基本情况
关于小学生家长的基本情况,本研究主要调查了经常陪伴在孩子身边的家长的受教育程度、职业等。虽然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与其陪伴质量并不是完全成正比的,但是在多数情况下家长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孩子陪伴其成长的积极性就越高。已有研究表明,父母对子女的陪伴重视程度与其受教育水平成正比。通过调查发现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家长在沟通方式上的差异表现为:学历越高的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质量越高,中学生亲子沟通方式调查研究。其次,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与家长的职业具有相关性,通常情况下,家长工作越忙,可能会因为时间和精力的缺乏,陪伴孩子的可能性要小。
(二)小学生家长陪伴行为分析
家长的陪伴作为家庭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对孩子学习、身体及心理健康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陪伴是什么?怎样的陪伴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很多家长并不是很清楚。家长貌似也花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对孩子也有具体的陪伴行为,但对孩子的积极影响并不显著。本研究根据学习陪伴、养育陪伴、娱乐陪伴和情感陪伴这四个维度分别编制题项对小学生家长的陪伴行为进行调查,以便更清楚地了解家长对孩子的陪伴行为情况。
学习是学生时代的主题,已有研究表明,小学阶段孩子学习成绩的的好坏与家长的陪伴有很大的关系。小学生各方面发展还不成熟,各种习惯还在逐渐培养过程中,其中学习习惯也不例外,家长对小学生的学习陪伴对其学习习惯的养成等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于小学生家长陪伴行为的看法(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