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对未成年人实施教育的机构,未成年人有很长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也是我国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方面。作为学校的一名老师,不仅要对孩子家长普及未成年人保护知识,也要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未成年人的的法律保护,贯穿于未成年热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保护方法和形式也不是固定,一成不变的,教师或家长根据平时发生的事件,有针对性地随时进行的。教师和家长只要抓住契机,就能更好、更有效地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呼吁社会共同关注,尊重儿童心身健康发展。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赋予了儿童生存、发展、保护和参与等各项权利。保护并实现儿童的权利,是各国政府的重要职责。 在家庭、学校、社区以及更广泛的儿童社会生活领域,以具体的司法保护和积极的社会政策,促进儿童权利保护。不同生活状态下的儿童既有共同的基本权利,也有不同的现实需求,法律和社会在给予儿童保护的同时,要充分关注和尊重个体的差异、文化的差异及国家的差异。
俗话说:“不怕一万,最怕万一。”如果用另外一种思维来看,那就是这1/l0000已经比9 999大得多了。因为调查可以模拟,事实无法假如。少年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不足并非杞人忧天,也非骇人听闻,因为都有可能涉及每一个活生生的生命!目前,少年儿童得到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一半以上是来自学校的教育,而父母的教导却不足二成,对此,我恳切地呼吁社会、学校、家庭应加强儿童安全教育。
家长应该主动承担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的职责,影响少年儿童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加强和改进少年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安全意识教育的条件、环境涉及社会的、机制的、政策的,甚至是法律的层次和领域,需要渐进的、漫长的过程。作为生儿育女的为人父母者,应该主动承担起少年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的职责,每个家庭、每位家长、孩子的每一位监护人,要根据孩子的生理成长规律和学业进程,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要针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和情绪变化状况,及时矫正他们在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方面的偏差;要适时地帮助孩子学法、知法、懂法,从小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道德意识、法规意识,学会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提高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安全意识的方法应该是多元的,信息来源的渠道已呈多元化,家长帮助孩子提高少年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安全意识的方法也应该多样化。家长切记要改变唠叨式、恐吓式的教育,可以运用讨论式——与孩子一起商量、讨论;探究式——用些案例在家庭成员中进行分析、比较,寻找正确的对策;换位式——父母与孩子开展换位思考,教育孩子掌握正确的方法;反思式——时刻检讨不足,寻查失缺,及时矫正等生动、形象的方式,使孩子乐于接受,易于理解,达到较好的效果。《战国策?楚策四》中说“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现实生活中,人可不比羊,无法做这样的实验。只有让少年儿童积极地学会运用多种正确的方法,才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总之,少年儿童法律权利保护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关系到他们的安全和健康,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平安。因此,教师及家长都要防患于未然,采取有效方法,多种形式,有效得维护少年儿童法律权利不受侵害。
参考文献
1、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12年修订)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4、陈昊.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江西教育出版,2002年
关于学习《少年儿童法律保护》的体会 (2)(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