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需要教师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着手,并掌握相应的策略,具体如下:
(一)帮助幼儿适应环境的变化,消除分离焦虑。
从家庭到幼儿园是幼儿生活中一次重大的环境变化,能否顺利适应新的环境和环境的变化,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与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幼儿园教师是幼儿接触到的第一个社会化的“权威”,教师如何对待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形成的师幼关系的性质(平等民主的或是强制服从的、情感性的或是冷漠性的等),会影响幼儿今后的人际交往。幼儿园适应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分离焦虑和不适应集体生活。教师的关心、爱抚会使幼儿感到有安全感,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使幼儿能够接受教师,把教师当作陌生环境中可依赖的保护者,为良好师幼关系的形成奠定最初的基础。
(二) 积极主动地与幼儿交往。
教师与幼儿交往的态度影响师幼交往的效果与师幼关系的性质。因此,为了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教师首先应以亲切、平等、尊重的态度积极主动地与幼儿交往,注重与幼儿之间积极的情感交流。师可以通过眼神、微笑、语调等非言语的方式传达对幼儿的爱、关怀、支持和鼓励。在师幼交往中,教师应尊重幼儿主动沟通的需要和愿望。教师不仅要自己说,还要学会倾听和观察,用积极主动的倾听方式鼓励幼儿说,理解和分享他们的想法与情感,并注意对幼儿发起的交往行为做出及时、适宜的反应。同时,教师要给予幼儿表达的机会并鼓励幼儿积极地表达。特别是当幼儿情绪不佳、犯错误或有着与教师不同的观点和想法时,教师应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允许和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理由与见解。在这些情境中,师幼之间情感的交流和观点的碰撞最有利于彼此的理解,从而有助于和谐师幼关系的建立。
(三)对幼儿和幼儿的活动真正关注并感兴趣。
师对于幼儿所进行的活动的这种重视和尊重的态度对和谐的师幼关系的形成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关注和感兴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和态度。当教师真正关注幼儿和幼儿的活动时,他就会有意识地观察、了解幼儿的需要和愿望、幼儿的情绪情感状态及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与话题,就能够做到不仅身体在场,而且心灵上贴近幼儿,心理上参与到幼儿正在进行的活动中去。
(四)理解与宽容地对待幼儿的错误。
在与幼儿的交往过程中,教师要面对幼儿众多的认知上或行为上的错误。对于犯错误的幼儿,教师出于教育责任感往往会严肃地,甚至严厉地批评他们。教师批评幼儿时的态度及采用的方式方法不仅影响实际的教育效果,而且影响所建立的师幼关系的性质。教师对幼儿所犯错误处理不当会对和谐的师幼关系的建立产生消极影响。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对待幼儿的错误呢?教师首先应认识到:幼儿是成长中的个体,其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因此,犯错误是正常的、在所难免的。以这种理解、宽容的心态对待幼儿的错误,教师就能心平气和地帮助幼儿分析错误的原因,幼儿也就能更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
(五)帮助幼儿摆脱不良行为习惯。
有些父母对幼儿过于娇宠、纵容,致使幼儿刚入园时具有任性、攻击性强等不良行为习惯,教师和这些幼儿往往在交往初始阶段就建立起不良的师幼关系,这种关系会对幼儿发展造成消极影响,进一步使师幼关系恶化,进而在师幼关系与幼儿发展之间形成恶性循环。教师作为教育者,应主动引导幼儿发展,而不应为幼儿的不良行为所牵制。因此,教师应增强发展性反应意识,对于具有不良行为特征的幼儿要有耐心、有恒心,并且要经常对自己与班级每个幼儿建立的师幼关系进行反思,当发现自己与某些幼儿建立的是不良的师幼关系时,应从改变自己对幼儿的态度和行为入手对不良师幼关系进行主动的调整。
总结:
师幼关系实际上也是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一种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建立并不是简单的交流和沟通形成的,而是在特定的关系人群之间建立在一定交往的时间基础上,通过不断的互动、信息交换、情感输出等一系列行为所建立起来的一种内在联系模式。幼儿教师应不断反思,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提高师幼互动水平,为幼儿创设良好的互动环境,尊重并真诚的对待每个幼儿,与幼儿建立亲子般的师幼关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现代幼儿教师的职责与使命。
浅谈创建良好和谐的师幼关系(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