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感 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在社会心理学中提出“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的某一成就行为,主观判断自己是否有能力地成功完成某一项任务所进行的推测。学业成绩的高低取决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而自我效能感也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两者紧密相连,相互影响。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在小学阶段,而影响小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内在因素是学生的自我认识,以及家庭和学校这两个外在因素。在实践中证明,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高的学生在活动中的种种表现也是非常的优秀和自信,他们喜欢接受挑战,所以会取得更多的成功;而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低的学生在活动中的种种表现是更多的不自信,甚至是自卑的心理,大大的影响着自身能力的正常发挥,导致他们更多的失败。 现如今,“学困生”在教学活动中是学校和家庭都比较关注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也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因此,作为一线的教师应当注重“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在学习生活中,帮助其树立正确地学生观,明确学期学习目标,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家校合作,共同努力,齐心协力帮助学困生形成良好的性格,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了学困生的学业成绩。 一、帮助其树立正确地学生观,并建立良好地师生关系 如何培养小学“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感(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关于学习校园危机事件处理技术的.. | 下一篇: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如何 培养 小学 自我 效能 | 2020-05-28 09:48:54【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