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时间可以早到公司利用上班前时间,这时记忆力比较好的时候看一下书法理论知识;中午进餐时间通过网络定餐、等餐的时间或餐后休息时间可以看一些书法技法的视频;夜晚的时间太适合一个人“挥毫铺墨”,书法是需要安静学习、练习的,所以,通常练习技法的时间都安排在家人宝宝们入睡之后的时候。其他碎片化时间可以读帖,书法是实用的艺术,只要细心,生活中的书法都可以拿来欣赏并融入学习和创作中,这一点主要是体现在:以前去很多景区景点并不在意书写的什么字写的什么的体,但是现在就非常关注了,前段时间因工作去了故宫,对各大门殿匾额上的字是看了又看而且拍了很多照片作为学习帖可看可临摹。
每学期的课程其实时间紧任务重,所以抓学习重点也是非常重要,所以得学习^论文老师讲课视频是非常重要的,通常每个学期开学后我就把重要的老师视频^论文点播时间一一统计,然后平均分配到每个月听多少课时,每周听多少课时,这样每天至少听多少课时都做到心中有数,老师的视频都是精华,尽可能都听一遍并找重点记笔记,具体技法练习的时候再找相关示范视频反复观摩学习下笔练习。
三、参加线下沙龙,多学习,多交流
学院的远程网络学习方式虽然灵活,但是自学自练进步还是缓慢的,所以除了学习老师的视频^论文练习技法,还是要多与专业人士学习交流;自从入学之后就对书法的方方面面都感兴趣,知道有书法社积极主动加入到组织,参加学习活动;并加入了相关的微信群申请关注了社长等专业班同学的朋友圈,学习到很多相关知识,对书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之前学习茶艺的几位朋友也定期组织书写活动,参加这样的活动更加促进了自己要把字写好,向老师们多请教再结合学院老师的视频交接有一种融会贯通的感觉,并且这样的获得让自己感受到了书法带来的充实和愉悦。
四: 系统学习,融会贯通
在这两年中,除公共必修课程外,专业课程设置起点低适合零基础学生,经过这两年多系统的学习,原来观念觉得书法只是写毛笔字临帖将直接有所改变。
一部倪文东老师的《书法概论》把书法的基本构成、理论建构、形式因素、造型特征、鉴赏方法、书法的创作思考囊括其中,使人 对书法基础理论有了整体印象;
每学期穿插其中的楷书、行书、草书、篆书、隶书、篆刻基础及技法老师们亲自讲解并示范,各个大家风范,让我辈学生敬佩不已,直想着如何才能有老师的神来之手也把字写的惟妙惟肖:篆书之力量内包、含蓄厚重;隶书的横势扁方、布列均匀,平中寓奇、挪移生动;楷书的斜划紧接与平划宽结;行书的流动、自如、轻松、潇洒;草书的千变万化、直抒情意… …
书写离不开文字,除了学习书法基础理论及技法,还学习了与书法息息相关的《古代汉语》及《古文字学基础》,虽然深奥难懂,但是学习了相关知识,把握了典故、成语、译本,了解到华夏几千年的文明,了解到文字的演变发展。
《古代书论选读》是古代书法理论的合集,古代书法理论的出现比书法艺术的形成要晚一些,有若干文章值得一读,如论述写字笔划的著作卫夫人《笔阵图》、孙过庭《书谱》、欧阳询《三十六法等。
另外还学习了《公共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为将来成为一名卓越的教师做足准备!
结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转眼两年的学习将要结束,感觉自己才刚刚看到书法教育的冰山一角,教师是领路人,学习还是要凭自己的勤奋与努力!喜欢这种紧张而又充实的感觉!感谢自己的决定:在来京打工十多年后攒够了学费,不惧艰辛(一边工作一边照顾两个宝贝),不畏流言(很多人说这把年纪折腾什么,在家相夫教子不就行了?)选择了网络教育学院,选择书法教育专业,在即将不惑之年给自己一份鼓励,给了自己一份动力!
余秋雨说“古代文人苦练书法,也就是修炼自己的生命形象……‘非人磨墨墨磨人’”是啊,磨来磨去,磨出了一个很地道的中国传统文人,只有把书法与生命合二为一的人,才会把生命对自然的渴求转化成笔底风光。”
人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学有所获,永远保持对未知的好奇,保持一颗求知若渴的心!将来的你必定会感谢现在这么努力坚持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