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是一个启发、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重要场所,教师不能满足于具体的学科知识,还要揭示知识背后所凝结的历史、观念、方法、精神等,特别是其中的人文内容和创造精神,以及科学史上创新过程的介绍,使得课堂教学成为“多维营养”的源泉,以指导学生克服多年的“应试教育”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极快地完成从知识的继承者到知识的创造者的转变。
四、激励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青少年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对此,教师绝不能压抑而应引导和鼓励,水到渠成。
教育激励常常有如下的几种方式:
(一)榜样激励,要以学生中创新的事例为榜样,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二)前景激励,青少年学生向往美好的理想,积极进取,大胆创新,开拓前进的道路。
(三)参与激励,实践出真知,训练出才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表现激励,勇于表现自我是青少年的特点,要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的特长,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爱好与技能产生了无形的推动力。
(五)竞争激励,有竞争才有发展,同学们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发挥了主体作用,有效的推动了数学创新活动的开展。
(六)成功激励,成功给人带来光荣、幸福等美好的感受,更能鼓励成功者不断进取,发展了同学的创造性。7、表扬激励,及时、充分地肯定学生的闪光点,热情地表扬学生的聪明智慧,是激励学生大胆创新的良好方法。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一池死水,风平浪静,投去一石,碧波涟漪。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教师教学要温故知新,巧妙设疑,指导学生的创造思维活动。还要善于设疑,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波澜。
教师要提倡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和“纵横驰骋”,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想象力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人类思维中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是使科学不断进入未知领域的原始动力。而观察力是激发学生创造思维活动的关键。教师要指导和鼓励学生伸展智慧的触角去观察和探索,去想象和创新,做开拓创新的优秀人才。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让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发现与创造。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经验、学习方法去探索与发现,从而获得新知,这对学生来说作业是学生认识上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从对知识初步理解到融会贯通是一个漫长的心理历程。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发挥聪明智慧,把各种知识构建成思路通道的建筑工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过程。 创造思维的新视角,重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形成运动变化的观点,掌握归纳与转化的方法。
想象力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人类思维中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是使科学不断进入未知领域的原始动力。而观察力是激发学生创造思维活动的关键。教师要指导和鼓励学生伸展智慧的触角去观察和探索,去想象和创新,做开拓创新的优秀人才。
结语
教育实践证明,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而培养学生是一项艰巨细致的工作。教师要不断努力,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学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要想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我们班主任应首先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以上是本人的个人心得,旨在抛砖引玉,不断升华。
参考文献
[1] 崔录等.现代教育思想精粹.光明日报出版社
[2] 布鲁纳.教育过程.上海人民出版社
[3] 吴兴长,《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北京教育行政学院,《教育心理学讲座》2000.1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三)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