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教育管理学》的心得体会
学校要持续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力军,要提高教育质量就要靠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所以管理的重点是教师。对教育管理的研究是伴随着教育活动的发展而发展的,换句话说就是先有教育才能有对教育的管理,有了对教育的管理才能有对教育的研究,通过两年多的教育管理课程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对教育管理学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
第一,个人思维品质的提升。通过继续教育的远程学习,在经过两年的深悟学习后,我逐步有意识的培养自主学习探究能力,以提升自我的思维品质。实践中尝试独立的开展自主探究学习。特别是课堂上别具特色的课堂环节,一方面使自己掌握了课堂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提升了自我内在的逻辑思维以及学术言语表达能力。《教育管理学》看似将纷繁复杂的教育管理现象凝练为教育管理学科论、活动论、体制论、机制论、观念论以及人论,然而六论恰如一面巨大的镜子,透过教育管理学六论,社会其他现象也能一一呈现其中,我们通过相关理论也能找寻出社会现象的诸多理论范畴。
第二,智慧人格的养成。智慧人格是人在智慧形成发展过程当中,在心理和行为上的一种稳定的结构。智慧人格的核心就是个体能够自由的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使自己感到自由、愉快、幸福,而不是被他人左右。通过智慧人格的学习,让我更好的了解自己,同时也明白了人活着的目的之一就在于不断追求智慧人格,在智慧人格中保持自我和发展自我。选择自身也是一种智慧人格的具体展现。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过求知和践行,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我智慧人格的升华,丰富和完满自我的人生境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人类对教育的认识也有了不断的提高,教育管理学课程从结构上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教育管理的一般原理,追根溯源,讲述了教育管理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背景,以及在当前背景下教育管理的性质及特点。第二是教育管理的两个组成部分:即教育行政和学校的管理,阐述了教育管理间的内在联系和特点,而学校管理部分则从微观的角度介绍了学校中目标管理、质量管理、人事管理及公共关系的管理。第三是通过中外的教育理念,阐明了各国间对教育的异同,促进我国对教育的扬长避短,从而使我们在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上得以提高。
教育管理学的溯源与进展!世纪末教育管理学的诞生并非偶然事件。一方面得益于教育学迅速的发展。伴随着学校教育事业的大规模发展,教育活动以相对独立的姿态活跃于社会舞台,教育概念从简单到多样的跳跃式发展,出现了教育学交叉学科、教育学子学科和教育亚学科。此时,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神化与习俗时代、哲学时代,步入了科学的时代。在生理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和实证哲学、社会学的帮助之下,教育学者们在科学的旗帜下从事自己的学术活动,他们主张按照自然科学的客观性原则建立教育科学,形成了教育学科群,出现了多学科的合作,形成了庞大的教育科研队伍,出版了大量教育学的书籍和刊物。
教育管理学是以教育科学和管理科学为基础的一门学科,以一定的学校组织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学校和周围之间的和谐关系,建立学校组织,优化办学资源,调动全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门现代科学,从书的理念出发,再结合本人平日在工作岗位上所遇到的一些现象,发现了我校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管理问题:
1、教育管理者理念的落后
关于学习《教育管理学》的体会(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