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缺乏严格的要求。小学生身体、心理都尚处于发展阶段,是非辨别能力较弱,而教师在开学初期就应明确相关规定,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但是,个别教师在学生犯错之后,几乎都是以严厉呵斥的方式解决,学生心理受到压力,对教师会有不满的情绪产生,长期如此就会有各类不良行为形成,学风也就逐渐变差。
此外,榜样作用发挥不到位。大部分教师都会批评学生字迹不规整,而自己却也仍是寥草、随便的写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教师作为学生在学校期间接触的最多的人,倘若教师不能身先士卒,做好示范,那么学生也就无法收获更多。教师对此应发挥自身表率作用,为学生做好榜样,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三)家庭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家长认知上的错误。许多家长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自己就可以不闻不问。他们认为学校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既可以教给学生知识,也能帮助学生完成各个方面的培养,而对自身作为家长应履行的义务忽略[2]。实质上,家长也能在很多方面影响学生,帮助他们端正学风。
其次,家长教育上存在误区,主要表现在:其一,责罚过多。个别家长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而当孩子成绩下降时便会严厉呵斥甚至动手;其二,过分宠溺。当前大部分孩子都为独生子女,爷爷奶奶、外公外公的疼爱与呵护,即便在学风上有所不足,也不会训斥,这就导致学生对自身的缺陷无法明确。
三、端正小学生学风的措施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态度
一方面,小学生在刚进入小学时,对于该如何学习基本都不清楚。而教师尽管指导了学生学习方法,但因其年龄尚小、缺乏自控力的缘故,无法实现自我调控,也无法在学习中运用学习方法。此时,教师就应经常指导、监督和检查,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与态度,通过多种教育形式的开展,确保学生对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有所了解,进而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使其听课时认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并按时交作业。班级学风若是良好,能够安抚大部分学生的心,使其能在自己心中的主要位置安放文化知识的学习任务,长期如此就能形成以学习带动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推动学习的良性循环。
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师中,应组织班级成员相互交流、帮助。当班级遇到困难与挑战时,组织他们共同面对、共同努力,将困难战胜,获取胜利。如此一来,班级学生就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班级也就越来越强大。而同学之间平常也需要互相交流,当有学生之间产生矛盾是,教师需要及时化解,以免他们形成隔阂。
(二)加强学校管理,促进学风建设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就需要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注入式教学方法,以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为主,将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同时,引导教师对自身具备的影响力进行认知,以便教书、育人一体化的实现,并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管理中,及时对学生学习中发硬的思想、品行及作风存在的问题进行启发、疏导或批评,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此外,在学校管理建设中,班级建设十分重要,班风能对班级的整体学风造成直接影响。加强班级建设有利于学生建设的进一步实现[3]。当一个班级有了好学风之后,学生就会有相互关心、帮助及良性竞争的学习风气形成。同时,教师也应以自身积极树立榜样,通过自己的言行对学生进行引导、表率,带动学生的进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风。
(三)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学风氛围
校园文化属于特殊的一种社会文化,是创造于特定环境中的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的一种文化,也是具有校园特色的生存环境、校园精神及人文氛围。我们常说的“环境育人”便是借助良好的校园文化实现学生情操的陶冶,并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努力学习与奋斗。而个别学校却对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学习、成长选择了忽视,仅以学生成绩为主。因此,良好学风氛围的营造极其重要。一方面,通过校风建设的强化,营造人人讲学习、文明的校园环境;另一方面,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组织学生参与各类课外活动。当学校学风得以良好建设之后,学习环境也能良好行程,通过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得到全面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生学风的良好养成而言,学校、教师及家长与社会都会发生重要的作用。学校、教师应与家长积极沟通,联手社会各界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端正学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个班级不良学习风气的表现及其形成原因的调查研究 (3)(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