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家长由于对孩子年龄特点不了解,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有时教育孩子的方式很不恰当,一味的溺爱,甚至放纵。而教师是教育方面的专业人员,遇到问题应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引导家长,让他们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家长从教师这里了解到了正确的教育知识,及时的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与此同时,教师也更加了解这个孩子,同时与家长也拉进了距离。
克服互相埋怨情绪。在面对后进生的时候,教师与家长间易互相埋怨,一方怨老师不会教,一方怨家长不会养。这样,导致双方产生对立情绪。老师在与家长交流时,要具体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防止只“揭短”“告状”的现象。
四、与家长的交流要讲究艺术
1.要讲究交流的一般技巧。一是教师与家长交谈时应语气委婉。先肯定孩子再指出存在的问题,先扬后抑。二是报忧也报喜,教师不能等孩子犯了错误后才去与家长沟通,找家长告状,而平时要主动向家长反映孩子在校情况,谈孩子在校学习,游戏和吃饭等方面的进步表现,以拉近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这是大部分家长都较关心并十分乐意接受的。教师向家长反映情况属实,并注意态度要平和,语气要委婉,这样便于家长接受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2.我们要理解家长对孩子的关爱之情。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总是最棒的。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犯了错误,只是一时糊涂,孩子的调皮,是一种可爱。而孩子在学校碰破一点皮儿,家长就会非常地心疼和紧张。这时教师要了解父母的角色,认识其需求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正确公正地评价孩子就显得十分重要。特别是对于中等及后进生的家长。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以一颗真诚善良理解的心,去表现对孩子的关爱之情,以此换来家长的信赖,家长十分在意教师如何看待自己孩子的态度。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应多站在家长的角度去关心孩子,理解家长的心情,如果教师真诚对待每一个孩子,她与家长之间的交谈一定会顺利进行,它会让孩子家长感受到教师是诚意喜爱关心自己的孩子,因而家长就会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并与之积极配合。
五、要善于和家长承认自己工作的不足
当学生在学校里发生意外的时候,作为班主任首先要非常诚恳地向家长道歉,并向家长承认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根据我的切身体验,如老师第一时间和家长诚心表达歉意,更多的家长会对老师产生一种好感,而并不是埋怨。我们班的任颖恺在读二年级时,下课的时候被同学划伤了手,当时送他上医院缝了好几针。我当时马上就想到如果我是一个家长,看到孩子受这么严重的伤肯定特别生气,当晚,我就带着水果去他家向他家长道了歉。我当时就和他父母说是因为我工作没有做到位,他们那么放心地把孩子交到我的手上,但是我却没看护好,让他受伤了,我觉得心里特别过意不去。结果那天反倒是他的家长在那里宽慰我,说我一个老师要管那么多学生,出点意外是很正常的事,让我千万不要自责。从这以后,我和他家长一直保持着非常良好的关系,他们对我也非常信任,有什么事都会和我反映,而我也会尽可能去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
六、有效沟通对教师几点建议:
1.树立老师形象,多看关于教育学的书籍,以便随时能解答家长所提出的关于孩子学习的问题。
2.提高自身的素养,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让家长充分放心地将自己的孩子交到老师的手中,同时用老师的一言一行影响孩子。
3.与家长多沟通。孩子的学习及上课表现情况要及时向家长反馈,也可以多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性格和在家学习的情况,在家长面前要做到绝对专业、敬业。孩子在上课时的一些细小的情绪变化、或者今天孩子受到惩罚、表扬都要及时与家长沟通。
4.与家长的沟通和相处过程中要把握好其中的“度”,可以多与家长交流一些教育方面的问题,不要涉及太多私人的问题及本部门内部一些老师之间的私人事情。
5.不要随便向家长承诺一些老师个人不能确定的事情。
6.不要与某几位家长建立特别好的关系,下课间隙与某几位家长聊天、拉家常,引起别的家长的猜疑和不满。
7.每逢节日可通过短信方式向家长传达问候,保证每位家长都一视同仁。
8.作到一些细节的处理,让家长能时刻感受到老师对孩子及他们整个家庭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