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部分科目学习总结
经过了这两年半的学习,淳元感觉自己在传统文化科目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现在这里对于自己的所学,做一个总结。
一、《诗经》选读总结
《诗经》从古至今流传千年之久,它所遗留下来的,不仅仅是一首首简简单单的诗,它首先有它的历史,在它的时代,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描写一个时代的事物,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读诗充实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无论是在慌乱时期还是和平年代,都能够获益其中。《诗经》最开始是来自生活的,后来可用于王道教化。所以《诗经》实际一直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中华民族,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做了不可或缺的贡献。在生活中小到读诵抒情,大到教化治国,都有着它的作用。在精神世界里它则一直引领者我们,走在一条正路上。
在中华大地上,诗始终陪伴着中华民族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变化,诗的形式也有着改变,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中,始终都有着它的一席之地,而《诗经》也是从先秦时期一直流传到今。虽然饱经时间的冲刷,但始终于历史的长河中,屹立不倒。每个朝代都能够见到它的身影。从古至今有那么多的诗歌、文章,许多都随着时间的流逝,消失的不见踪影。而《诗经》却能够如此长久,那么它必定有自己意义,无论是现实中的还是精神世界。所以,想了解它最基础的意义,还是需要回到它当初的时代,回到当初去体会作者的思想。
一个人在读《诗经》的时候,首先会看标题。在诗经中大部分的标题都是一个名或者景。从这里便可以看出,诗经中大部分的诗都是由一个情景,或者某件事物触动了一个人的心。从而与自己有所联系而抒发了自己的感情。“诗言志,歌咏言。”诗是能够抒发一个人的情志,无论是创作的人还是读的人,在朗诵后多少会有所感触。为什么?因为它抒发了你的情志,说出了你的心声。然而这一切的最开始,都是一个人在见到了某种特定的场景下遇到了特定的事物。从某些角度或者意义上与你的心吻合了。这时你便有所感觉,仿佛感触到了这自然间的含义。这种类似共振的感触使一个人的心得到了触动。这种感触会自然的使人想要表达出来,而因为人们的学问高低有所差别,表达的方式自然也就千变万化。有人或许会惊叹,或许是一句话、一首歌,而学问高深的则会做出诗来,做出诗后有的就会在人与人之间传颂。一些当地比较流行的就会被当时的采诗之官收入朝廷。这是一些民间诗的诞生。
而诗被采集回去后,会经过一些筛选、编录。《诗经》中的诗在古时都是可以配曲唱出来的。而诗也会有一些由官方所作。诗能够移风易俗,一首好诗在做出后也会被人们所传唱。所以官方也会有诗来传入民间可以来改善人们的“精神世界”。然而在《诗经》中还有一种诗是作为礼的伴奏。在古时许多行礼之时都会有所伴乐,这些诗作为礼的伴奏,与乐相合后而出。也能够帮助人们在行礼之时,端正身心。这些是诗在起源时的作用。
诗既然是人在自然与外物有所感触的时候产生的。这里面有着诗人对生活的体悟与对自然共鸣的理解。但这仅仅是诗的起源,为什么人们却能够从中而获得帮助与慰籍。而这对于民族的精神世界又有什么关系?在读诗的时候,我们最直接的体会是里面所说的风景。这种首要的感觉在读出后,能理解的人就会试着在脑海中去构建这个场景。如果诗中有描写感情,那么读的人则又会去自然的体会这其中的感情。这是一种去以自身去体验诗的感觉,只要能理解一首诗的表面意思,人们都会不由自主的去体会诗中的所写。然而这时,每个人脑海所浮现出的场景都是不一样的,而从中体会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如果是一首叙事的诗,那么这里面对事的感受也都是不同的。所以每首诗都有诗人写诗时所赋予的含义,但是每个人读的感受却都是不同的。所以对于每个人的作用也是不同的。或许诗人所赋予的意义是唯一的,但是这种感觉会给你一种提示,会默默的提醒着你的精神世界。
二、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科目总结
传统文化部分科目学习总结(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