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转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1994年到2010年,我在河北省赞皇县院头镇上麻中学任教,期间经历了很多事情,充满了酸甜苦辣,我印象最深的是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我的家乡上麻村地处赞皇县南部山区,距县城50里,交通闭塞,经济文化落后,学生底子薄弱,所以学困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我印象最深的是学困生张荣良同学,他是院头镇口头村人,2001年9月从院头中学转到我们上麻中学初二的。当时他的综合成绩位于全班下游,连汉语拼音都掌握不好,作为他的班主任,可把我急坏了,连夜专门针对他个人制定了辅差方案和转化措施。
制定好辅差方案后,第二天就付诸行动,亲自到口头村张荣良家里进行家访。其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脸上透着淳朴善良,和千千万万的山里农民一样,终日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我和荣良父母攀谈了很久,谈了孩子的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情况及家庭生活,还有家庭教育等方面的诸多事情。下面我就后进生形成的诸多因素做几点分析。
一、家庭环境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首要因素。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人的发展,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通过实地走访我们得知,张荣良同学生活的环境并不好,父母均没有文化,家庭文化底蕴不足,更谈不上指导孩子学习,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发展。一到闲暇时间邻家聚众打麻将、玩扑克,荣良也经常去看,有时也玩扑克,甚至有时忘记了上学,迟到的事情经常发生。父母没有文化,从来不督促孩子学习,小学时候经常完不成作业,经常受到老师批评。下面我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分析环境因素对个人的成长影响。
良好的环境具有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因素,环境育人,制度育人。良好的环境激励人向好的方向发展,坏的环境误导人向坏的方向发展,譬如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缺少其中一样东西,种子可能会烂掉,更莫谈长成参天大树。长期处于恶劣的成长环境,从心理上就会产生顺从感、依赖感。过度的沉溺于吃喝玩乐中,人就会缺乏斗争精神,缺乏进取精神。缺乏精神食粮,何谈理想信念?没有理想信念,就不能充分激发自身的内驱力,内驱力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不竭动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教育是立国之根本,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优化教育发展环境也是当务之急。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树立科学正确的育人观、价值观,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建立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加以培养,缺点加以改正。现代家庭孩子普遍少,要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不溺爱、不放纵孩子,形成良好的教育方式和教育风格。适时激励鞭策孩子,增加正能量,增强内驱力。力争在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教育下,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实用型人才。
二、孩子个人缺失理想信念,没有远大的奋斗目标。
当我问及张荣良同学长大后想干什么工作,他说不知道,其实这也是许多山里孩子的共同回答。我们山区孩子很多根本没有什么理想信念,家长也没什么理想信念,都是盲目的放羊式培养模式。好多家庭祖祖辈辈几代人都是农民,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没有科学文化知识,更无先进的育人理念和管理理念。在培育孩子方面更是白纸一张,如同养猪、养羊一样,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不闻不问,孩子不听话时,还时不时掴一巴掌踢两脚。粗放式管理模式直接导致孩子缺乏理想信念,缺乏理想信念,孩子就没有自信心,没有自信心就没有主观能动性。比如登山比赛,终极目标在山顶,如果你向其他方向奔跑,跑得再快也是徒劳。所以说,目标方向很重要,理想信念决定目标方向。
后进生转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