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级管理策略的研究
一、平等对待每位学生,一视同仁
网上调查“老师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你从老师那获益最多的是什么?你对老师有哪些希望?”回答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是“一视同仁”。而这个词基本上都是在提对老师的希望时出现的。无独有偶,上海师大曾有一次对4500名学生的调查。结果有84位被调查者认为“公正”是“教师工作重要的职业品质”。92人认为 “偏私和不公正”是“最不能原谅的教师品质缺质”,尤其对学生而言。教师应一视同仁,公平对待每个学生。教师是决定学生学习心态的主要外部因素,许多现象表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的培养与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有密切的关系。
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偏爱,不以家庭门第、穿戴面貌取人,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倡“有教无类”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班主任如果没有正确的学生观,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必然引起教育方式的不当,从而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特别会造成学生心理的畸形。如果一位班主任偏爱部分优秀生,必然会强化他们的自负心理,从而养成他们只能接受表扬而不接受批评、经受不起挫的折脆弱心理;同时又会引发和加剧后进生的自卑心理与逆反心理,班主任对他们越冷漠、越粗暴,他们受伤害程度越深,同班主任对着干劲头也就越大,长期下去势必严重影响同学之间团结和班集体凝聚力,形成影响正常师生关系甚至会影响到学生一生。如果班主任能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这个班集体就会充满了真诚、友善、活泼、上进气氛。所以,我在平时工作中总结出以下“五项基本原则” 平等对待学生:一、不以个人的好恶区别对待学生。二、不以师长的尊严凌驾于学生之上。三、不以学生的过失伤害学生的人格。四、不以学生的好坏成绩而另眼看待学生。五、不以与家长关系的亲疏远近而区别对待学生。
二、正确激励学生,轻松教学管理
首先,要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兴趣。要真正做到尊重学生,就必须研究、掌握学生的兴趣与需求、研究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发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切实把握学生学习的自由度。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双边活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出于学生的“愿意”,而不是“被迫”,而“愿意”又来自于对事物或活动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以激励起学生的“兴趣”,把僵化呆板的课堂教学变为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
其次,让学生品尝成功。一旦学生在学习中品尝到成功,就会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和愿望。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欢娱,并巧妙地加以利用,帮助学生实现“参与――成功――参与”的良性循环,使学生持续保持自主参与学习的动机。
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热情的鼓励,都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和成绩的肯定,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等等。一般来讲,对儿童的评价应该表扬、鼓励多于批评、指责,这样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积极学习的动机。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以正面鼓励为主,要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能够“掌握”,激励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三、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对教师素质,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等较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
初中班级管理策略的研究 (2)(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