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厌学现状成因及思考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同时党和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惠民优教政策,例如两免一补政策等等。照理说,学生应该安心学习了,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反而更令人担忧,厌学现象日益增多。本文针对这一问题,通过调查、走访等,对它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小学生厌学现状
厌学即厌倦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感到学习被动,学习生活太单调,对做作业、考试感到厌烦,把学习当做一种负担。对于当前农村小学生学习情况,通过走访以及查阅^论文得知,厌学小学生的心态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1)胆怯型
胆怯学习的学生往往性格内向,人际关系不甚和谐,不愿多与同学交流。少了和同学的接触,他们的乐趣较少,激情相应少了很多,这样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激情。他们的心理表现为对学习有一种胆怯的心理。课堂上怕老师提问,害怕做作业,心理常处于紧张状态,想方设法回避学习,作业时常说“不会做”,上课常逃课。
(2)对抗型
由于成绩差,他们很少受到别人的关注和重视,因而不守纪律,玩小动作,甚至有时候跟老师对着干,上课故意捣乱。其实他们本性不坏,只是因为在集体中被忽略的太久了,他们只想赢得老师的注意。
(3)自卑型
很少与人沟通,意志薄弱,稍受挫折,便情绪激动,容易自暴自弃。从不愿意与别人交流到自我封闭,从上课不愿意举手发言到注意力不集中,从家长的训斥到同学的离奇,从教师的批评到失去教师的信任都直接导致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严重受挫,使这产生了自卑心理,从而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心理。
二、小学生厌学成因分析
学习不感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并在行为中有所表现这就是厌学现象。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开始就不爱学习的孩子是根本没有的。”那么,为什么许多孩子学习一段时间后就会厌倦学习呢?
(1)知识无用论的影响
在今天,改革开放对农村很多落后的景象进行改革,使落后现象得到了改善。在农村,人们找到了发家致富的道路,比如渔牧业等,使农民的生活得以改善,但是他们却没有认识到带动他们走向富裕的真正帮手是知识,只有掌握了知识才能在变化的社会中不断的适应社会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他们眼中看到的只是表象:“有钱就好”。所以,农村的一些家长和学生,出现了“拜金主义”,认为学习无用,知识不重要。特别是父母在外打工几年就能为家盖上小洋楼来改善家人生活的家庭的孩子,这些孩子无形中给在校小学生很大影响,让他们觉得没有多少文化照样能挣大钱,学好学坏无所谓,导致这些学生厌学。
(2)缺少关爱
小学生厌学现状成因及思考策略(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