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单亲家庭、空壳家庭的增多,留守儿童、寄养儿童的增加,或者是父母感情不和,一个充满争吵和仇视的家庭环境使得孩子失去了家的温暖,失去了父母的关心,对身边的人和事产生不满,进而产生焦虑和不安,甚至个别学生产生仇恨老师、学校和社会,开始放纵自我,认为学习没有什么意思,厌学情绪随之产生。
(3)落后的教育方法
虽然农村教育教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有的教师教育观念落后,信奉“时间加汗水”的工作方式,考评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仍然是分数。教师不顾学生的心理健康,无视学生的主体性,个别教师职业道德观念不强,排斥学习差的学生,使这部分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而厌学,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处在被动地位,很难从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进而厌学。
(4)学生自身的因素
我们常常听到家长夸奖别人的孩子活泼可爱、聪明伶俐,就是不学习或者学习差,这就是学习动力不足的表现。这些学习对上学不感兴趣,没有求知欲望,上课不专心,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会学习,学习状态消极,学习效率低下,注意力不集中,完全为了“奉父母之命”,实现家长的期望,应付老师的“差使”,完全在家长和老师的督促下被动学习。
三、小学生厌学的解决策略
学生“厌学”心理一旦形成,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极大,特别是小学生,他们是非观念差,认识问题肤浅,一旦形成这种心理,不仅会影响学习,而且会直接影响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正确认识孩子
家长应该正确认识孩子,从实际出发,充分估计孩子的能力,对孩子的期望要客观,实际,不要太高,以免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在教育过程中,对厌学的孩子切忌粗暴浮躁,但也不能一味迁就,帮助他们明确努力的方向。
(2)发掘孩子的优点
家长要努力发觉孩子的优点,并且给予孩子大力的支持。孩子最信任的就是父母,父母要学会鼓励孩子,父母的肯定,会激发孩子澎湃的激情,不管孩子最后做的怎么样,家长必须铭记“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家长通过对孩子的鼓励和表扬,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3)创设“学习型家庭”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言行、兴趣等,对孩子有巨大的影响,俗话说,家长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因此作为家长应应当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
(4)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教育对每一位教师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就需要教师从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中走出来,积极探索适应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模式,通过改进教学方法,采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法,才是解决“厌学”问题的关键所在。
教育就是一种双边活动的过程,学生只有对教师的道德人格认可了,师生关系才有可能融洽,教育才能取得圆满。古人云“身正为人师”,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该起带头作用,“言传胜于身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结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厌学是提高学习热情的关键问题所在,农村小学生厌学的成因是复杂的,但厌学的学生并不是无药可救的,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地位,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我们要把无私的爱献给每一位学生。
小学生厌学现状成因及思考策略(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