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宽恕学生过错。“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看到同学犯错误,老师应具体了解事情原委,客观认识学生的过错,要帮学生分析事情产生的影响,所谓讲清楚说明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不是一味的以老师的身份压制他,让他所谓的怕,是让他服。尤其是面对屡次犯错的“坏同学”,更要语重心长的教导,让其认识到事情的重要性,并宽恕同学的过错,以此感化他们。
例如:小学六年级时,前桌男生很聪明,但小毛病不断,上课睡觉、打架、逃课等,而前几任班主任老师并没有正确引导,最多的是以呵斥的方式吓唬吓唬。直到六年级,新的班主任,每次犯错时语重心长的跟他分析,讲道理,后来他安分了很多,成绩也上升的很明显,后来才有同学眼中的“其实是个好学生”。这件事使我第一次意识到教师,优秀教师以正确的方式引导激励后进生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步入正轨,意义深远。
三:以严格但不失师德师风的方式约束中学生
中学分为两个阶段:初中和高中。而中学生开始步入青春期,开始叛逆,是最不好“调教”的阶段。尤其对于不上进的学生,“偷奸耍滑”还影响整体,而此时老师也好家长也罢,更是打不动骂不得,在学校里就需要老师以身作则,以正能量感染他们,激励他们成材。
在青春期,大多数中学生都会在生理与心理重大转变,是最容易跑题长歪的时候。有的学生是偶尔无意犯错,也许一个微笑就彻底解决问题;有的学生是惯犯,几乎刀枪不入,但对这种教育中的“老大难”,老师们总会千方百计拉帮助他们,不放弃、不抛弃。因为老师知道,这个阶段的学生们,是正确三观初步形成的时刻,一定要“严加管教”,即便是再顽劣的差等生,教育他也要竭尽全力。此时,激励后进生的方法最为突出。
一 以刚克刚:某些学生犯了错误还是我行我素,老师怎么跟他进行正面教育都无济于事,甚至他还影响他人。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适当严厉些,在学生可以接受的情况下强制措施惩罚他,使其悔悟、警戒,引起重视。
二以冷克刚:面对屡教不改的学生,老师暂不注重,冷着他、淡着他,让他自己醒悟,这种惩罚教育可视为迂回教育的一种。但这样冷淡的对待学生是暂时的,需要在背地里多观察其动向,一旦学生有所改善,那老师应乘胜追击,再以正面的方式加以安抚和劝导,使其完全归顺于老师,其实是侧面激励其上进,改变。
三 以柔克刚:面对初犯错误的同学,老师以温柔的态度对其做出惩罚,为的是顾全学生尊严的同时,让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下定决定改变。
此阶段,因青春期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是不听话,难于管教的。而此阶段教师的重要作用在于“费尽心思”“处心积虑”的想办法,以激励后进生改变,努力将每一个学生调教成好学生,意义重大。
四:言传身教教好大学生,鼓励他们参与社会教育
大学生已经具备足够的判断力, 遇到犯错的学生,优秀教师不用多说,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让他们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及时改正。
大学生们除了在校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应该积极参与社会教育,不断的磨练自己的心性,培养自己的悟性,使自己成熟。
经历了高考,经历了选拔,进入大学已经是国家的人才。虽然思想,做法相对成熟,但也难免有一点小成就的同时容易飘飘然。所以在校期间,仍然需要在老师的“监管”下成长。一则自强自立,自己约束自己,在社会上立足,二则在老师的“批评指正”下,以正能量的身份在社会上扎根。不用多说,不用多阐述,在未步入真正社会的情况下,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言传身教,谆谆教诲,为学生把好最后一道关。较好好学生,管好“坏”学生,让他们真正掌握立足社会的一技之长,本事,是头等大事。优秀教师激励后进生的教育方法在大学阶段同样适用,且意义非凡。
综上所述,既然教育是国家的根本,是国家的长远大计,那国家希望,每一个人都是优秀的,都是不可都多得的一份子,但又不得不承认部分优秀人才的“暂时落后性”,那就需要学校的老师各行各业的老师,以正确的方式引导,以身作则,以正能量感染,让所有的人都能发挥出潜力,为国家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所以培养人材很重要,那以激励的方式引导后进人材更重要,而“优秀教师激励后进生使其成材的方法”的研究课题意义深远。
优秀教师激励后进生方法的研究 (2)(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