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评价内容多元化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教育评价自然应该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要“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评价内容也要多元化,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例如在“对你的成绩我们感到非常骄傲,我们觉得你已经尽了你最大的努力”这句评价语中,反映出该评价内容并不是只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它还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做了肯定性评价。学生的考试分数虽然是一种评价指标,但它却不是唯一的评价指标,因为分数无法考察出信中所提到的学生的“演奏音乐”“唱歌”“跳舞”“写诗或者写歌”等多种能力,也不能考察出学生“善良,深思,可信赖”的人格魅力,更无法考察出学生“每一天都在让自己变成一个更好的人”的积极心态。所以,教育评价应彻底改变只关注学生分数的现状。今天的教育评价更应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这样才能全面而公正地评价学生,并让学生全面地认识自我。教育评价还需体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持续性发展的价值。一方面,教育评价应该为每个个体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教育评价应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为社会奠定基础的教育,教育评价不能只顾社会眼前的发展,还需要考虑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评价方式多样化
首先,评价方式要多样。不能把评价标准单一化,要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去的教育评价常常以终结性评价为主,更多地关注以学生成绩为主的教育结果,却忽略了对学生成长过程的关注,缺少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而形成性评价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评价,更关注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它不仅关注学生过去的成绩,还要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从多个角度加以分析、反馈,来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和调整,并确定其未来发展的努力方向。所以,今后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学生评价过程中应尽量淡化学生之间的评比,而应提倡学生与新课程标准、教育目标作比较,并与自己的过去作比较,以此来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同时,还应该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所谓定性评价,是指采用开放的形式获取评价信息,运用定性描述的方法做出结论的评价。如教师在学生手册中填写的教师评语,往往是对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指出其进步、潜能及不足,这就属于定性评价。学生各方面的表现也属于定性评价。而定量评价是指采用结构式的方法,预先设定操作化的评价内容,收集并量化学生的信息,运用数学方法做出结论的评价。如“成绩”即是通过统一考试得出的具体分数,就属于定量评价。定量评价往往只能考查学生某一时段、某一方面的学习结果,而无法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也无法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对学生进行教育评价,应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收集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各种信息^论文,从而反映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优势及不足,记录学生成长的过程,促进其自我认识能力的提高。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每种评价方式都有自身的弱点,只有合理利用各种评价方式的长处,才能取长补短,全面、客观地反映被评对象的实际情况,做出科学的判断。其次,评价时应该考虑个别差异性,不能一刀切。教育评价应该根据学校、学生、学科等的个体差异,灵活处理评价中的特殊情况,使每一个受评价者都得到公正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才会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而教育评价又是这个工程中的重点区域、难点环节。它的改革直接影响教育改革的进度,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习惯了定量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教育工作者,也许觉得今天的评价改革繁琐。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并非全盘否定传统评价,而是采取“扬长补短”的观点,把传统评价中合理的、对人们发展有作用的整合到新的评价体系之中,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浅谈当前教育评价问题(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