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从学校、社会、家庭维度出发制定培养策略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社会是学生存在的客观环境,家庭则是学生主观的依托与客观的港湾。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的协同努力,单方面的努力效果甚微。学生处于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构建的优质成长环境之中,可以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纠正以往错误的行为习惯与思想品德。认清转化的主体,从经济、文化等角度共建学生发展网络,培养学生形成优良的行为习惯。开展教育合力等具体措施,对小学生品德不良行为的转化产生现实意义。
1、学校主导培养策略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从学生的心理、生理双方面出发,在特定的环境之下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行为策略制定,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习惯的培养并非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之下进行教育与指导。学校是造就人才的地方,人生有十余年的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制度对学生的行为发展都起着重要影响,校园环境是指校园的德育工作开展力度,校园整体的氛围是呈现智育为主还是德智体美共同发展。校园内应当增加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活动中体会社会的积极因素,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学校应当及时调正相应的评估体系,将德育发展加入总评之中,增加德育在评估中的比重,重视德育评估,建设较为完备的德育评估制度,将德育状况列入教师的评价系统之中,让教师认知到德育评估的重要性,从而将精力从单一的智育培养延拓至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制定发展方案时,学校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入手,多思考学生的立场,利用外在环境的辅助,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所扮演的角色更多是外在的环境影响,行为习惯的主体还是学生,学校利用环境因素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让学生在自我认知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社会参与培养策略
社会中有着许多负面因素,对于涉世不深的学生而言,很容易被外在的现象所迷惑,迷失本心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学生阶段诱惑最大的是游戏因素,学校周边的网吧与游戏室对于学生的影响较大,有些学生对于游戏上瘾,迷失在游戏的世界中。有些游戏还有着许多负面的情感因素,潜在的影响着学生的心理,让学生模仿游戏中的形形色色,形成不良行为与恶性习惯。现在许多小学生也配备的手机与电脑,在家庭的管束下学生上网游戏的时间较少,然而学生在独自上网接触的内容却是不得而知,有些学生喜欢暴力的内容或者是潜意识认为暴力十分“酷”,想去接触这些因素,却没想到越陷越深,从而去犯罪。社会的参与起着基础的保护作用,保护学生不受外在的负面因素影响,能够健康的成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要想净化外在的环境,首先应当从经济与文化多角度出发,宣扬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让社会人士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自觉的抵制未成年人上网,监督未成年人出入网吧的现象。
三、结论
小学是学生成长的重要起步阶段,行为习惯的形成对于一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有些行为习惯甚至会伴其一生。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身心发展都是不同的,但都有着共同之处,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都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小学生品德习惯培养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关于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几点看法(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