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信息来源非常广泛,外界的诱惑很多,社会中的各种现象或多或少地使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倾斜,甚至扭曲。这势必会对现在中学生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
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生活环境、文化氛围等外界条件对中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1)随着中学生年龄的增长,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开放,可以更广泛地接触到社会。一些唯利是图的不法商贩出售、引进一些不健康书籍、光盘。科技进步的同时,一些不规范网吧也开始出现。而中学生对外界充满好奇,又缺乏一定的辨别力。大众媒体中报道的违法、犯罪行为,低级庸俗、黄色下流的坏书,给中学生产生不良行为提供了效仿的具体形式。(2)坏人教唆,不少青少年在坏人教唆下形成恶习,并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
另外,和平建设环境使当代中学生没有经过艰苦生活的磨难,心理十分脆弱,一出现些挫折就易一蹶不振,失去生活的信心,自控能力、抗诱惑能力比较差,甚至有的会出现心理错位和行为反常的现象。
三、解决方法
既然我们了解了形成中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就应该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行为偏差的中学生往好的方向发展。
1、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中学生健康成长、良好品德形成的重要因素。
(1)父母应有正确的兴趣、爱好和追求,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给子女树立榜样。(2)父母应尊重子女的人格尊严,体贴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爱好、交往等,建
起和子女平等交流的桥梁,拉近相互间的距离,缩短代沟。对子女好的方面要予以激励,不良方面要及时引导矫正。
(3)父母应该正确处理好自身的关系,不管碰到什么挫折,都应把子女的教育放在首位,给子女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让子女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让子女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增加自信。
(4)父母应形成良好的金钱观,不应把赚钱当作对子女的漠不关心的借口,要知道子女才是自己终生的瑰宝,有了钱却失去了子女的尊重和信任,那再多的金钱也是没用。
2、学校教育。学校要把“塑造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目标,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学生不良品德行为形成的原因与解决方法探析(三)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