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生评价的可信度存在偏差
学生评教评价老师从表面上看只是一个方式方法的问题,但是实质上却是一个深层次、理性的认识问题,国内对学生评教的信度仍然保持异议,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
①伦理层面:从伦理层面看,由于‘学生评教’的导入,在传统上引起了教师的‘不舒服感’,使得中国千百年来形成的天地君亲师等言论受到挑战和冲击,因而折射出学生评教的师生伦理层面的偏差。
②知识层面:从知识层面看,在传统上引起了人们对教师的知识价值和教师作用的怀疑。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是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作用是教书育人。从以上意义看,学生不具备从专业的角度,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与方法、课堂效果等方面来审视教师的知识能力和职业道德能力,这样学生评教在知识层面上就出现了信度偏差。
③心理层面:由于学生评教,导致了教师心理上的焦虑和不安,教师‘养尊处优’的学术自由的平静心理被打破,学生评教对教师的心理冲击,使教师深感来自教育内部和社会外部的双重压力,教师从心理上抗拒学生评教。
2.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制定科学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做好学生评教活动的前提。目前一些学校使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
<1>价指标的目的性、针对性差,不能反馈给管理者所需要的信息。
制定评价表时往往相互简单模仿,甚至有些学校干脆复制它校的评价表,以至于部分评价指标不符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达不到评价的目的。
<2>对不同课程的任课教师采用同一指标。
由于课程设置、课程性质、体系的不同,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就很难用统一的标准。而且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也有所不同,各有侧重,随着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的不断创新,让教师去遵循同一个标准,反而会阻碍教学改革的发展。
<3>没有合理的利用学生评价的结果
许多学校对学生评教都采取终结评价,就是学生评教的结果直接与教师的各种奖项奖金的评选挂钩,如果盲目的将全校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测评结果放在一起比较,作为评选的条件之一,必然有失公正。因此将评教的结果作为鉴定教师成效的指标,不免偏离了他原有的功能和初衷,只会给教师带来精神压力,不能真正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学生评教工作的改进措施
学生评价教师准确性及其原因(三)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