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乡村学校发展规划的分析与诊断
教育是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传播功能的复杂社会活动。一个国家人口文化素质,是一个国家长期以来教育发展和教育产出积累的结果。农村基础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面广量大,在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始终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脱贫致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全面性的作用。
一、农村基础教育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农村基础教育必须坚持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基础性就是要为新农村建设者打下坚实的知识和技能基础,为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大有作为创造条件;先导性就是要让农家子弟在农村中小学受到良好的思想、理念的教育,从小就能确立起创新、超越、争先的意识;服务性就是要求农村基础教育必须有意识地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服务,从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各项活动的设计与开展、农村生产生活的实践教学组织与实施,只有办好基础教育,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在人才培养、经济建设、精神文明与民主法制建设中具有战略性地位。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也是增加基础教育人、财、物方面投入,促进基础教育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一是办好寄宿制学校,整合教育资源;二是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三要加大对校长、教师的培训力度,更新教育理念;四是促进校长、教师的合理流动,带动薄弱学校的发展;五要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兑现率。
二、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发展迅速,成绩显著,但农村教育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矛盾日益凸显。透过现象看本质,必须承认,农村教育状况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不仅许多根深蒂固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而且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新的形势下不断产生。农村教育正处在一种举步维艰、负重前行的困境之中。
(一)教育观念陈旧,教育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对乡村学校发展规划的分析与诊断(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