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非独生子女社会责任心的研究 社会责任心是一个人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动机之一,是一种重要的人格特征,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尤其在当今社会,责任心是个体对自己的过失以及所属群体和在社会中所承担角色的自觉意识和积极行为倾向。近年来,由于反社会行为屡见不鲜,给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所以本人将论文的研究方向锁定在了未来社会主要新生力量的学龄前3-6岁幼儿中非独生子女的社会责任心的研究方面。未来3-6岁非独生子女作为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社会发展的栋梁,他们的亲社会行为社会责任心至关重要,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国内针对3-6岁非独生子女社会责任心行为特点及如何引导、培养非独生子女的社会责任心的研究较少,因此很有必要对3-6岁非独生子女的社会责任心进行研究分析。加强3-6岁非独生子女的社会责任心行为教育培养,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心学习意识,对我国社会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论文,对身边学龄前3-6岁幼儿非独生子女的社会责任心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分析研究了3-6岁非独生子女的社会责任心程度,并提出了学龄前3-6岁幼儿非独生子女社会责任心的培养方法。 独生子女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计划生育政策下产生的特有名词,国内对于独生子女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盛行于90年代中期。直到21世纪初,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又有了一些调整。如今“二胎”也渐渐成为了社会舆论的焦点,而国内研究者对于非独生子女的研究却比较少。本文以实习所在的幼儿园班级为研究实例展开研究。该班级一共有40名幼儿,其中只有16名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比例占了60%。本文以非独生子女为出发点,围绕着非独生子女展开研究并与班级中独生子女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查找文献、分析数据从而掌握了影响3-6岁非独生子女亲社会行为的因素,也通过研究分析,寻找引导培养3-6岁非独生子女亲社会行为的方法,提高我国3-6岁非独生子女的社会责任感。 一、社会责任心综述 1.1 社会责任心 所谓的责任是指一个人对他人、对社会所承担的任务、职责和使命,对事情能敢于负责、主动负责的态度;是一种舍己为人的态度,是为别人赴汤蹈火的壮举;是为别人两肋插刀的豪情,因此,才有了黄继光以身体挡子弹;才有邱少云至死不移半步。做他人不敢做的事,担他人不敢担的后果,姜素椿才会为了病人而往自己身上输血清;叶欣才会在生前留下那句刻骨铭心的话:“这里危险,让我来。”责任心是发奋图强的一种干劲。 1.2责任心的分类 集体责任心:集体责任心就是所有活动以维护集体利益为前提,关心集体利益,不做损害集体利益的事情,勇于和损害集体利益的人和事做斗争,珍惜集体荣誉的行为。 家庭责任心:所谓家庭责任心就是关心家庭中发生的事,主动为家庭分忧解难,体谅父母的疾苦,要从家庭的主人不分年龄大小在家庭中都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每一个人在享受着家庭的温暖的同时,也要为家庭生活的美满幸福出一份力量等角度来阐述的。少年儿童应该主动承担家务,当家庭遇到困难时,要尽力分忧解难,不向父母提过分的要求。 社会责任心:社会责任心相当于社会责任感,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也就是说社会并不是无数个独立个体的集合,而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尽管社会不可能脱离个人而存在,但是纯粹独立的个人却是一种不存在的抽象。简单点说就是没有人可以在没有交流的情况下独自一人生活。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对社会负责,对其他人负责的责任感,而不仅仅是为自己的欲望而生活,这样才能使社会变的更加美好。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主要应该具备三点品质:坚持道德上正确的主张或真理;坚持实践正义原则;愿为他人作出奉献和牺牲。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几年来,不管国内还是国外很多学者都针对幼儿非独生子女的社会责任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有的效果比较显著,为现在幼儿责任心培养提供了参考意义,丰富了我们关于幼儿责任心发展的认识和实践。但是绝大多数都是针对8岁以上学生的研究。 3-6岁非独生子女社会责任心的研究(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初中后进生转化的策略分析 | 下一篇:谈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3-6 独生子女 社会 责任心 研究 | 2020-01-27 20:08:40【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