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本计算对象不规范
从企业看,为使将来生产销售产品的耗费能够计量,从而与其收入相配比,必须正确地确定成本计算对象,这对任何一个生产有形产品的企业都是必要的。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就是为了解决计算什么成本,费用由谁来承担的问题。但有些中小企业对这个问题看得并不重要,它们在成本核算中,不管生产产品的品种和规格有多少,统统地按一个成本计算对象来核算成本,结果必然是不管各产品所耗工费料费的差别有多大,计算出的单位产品成本却都相同,但由于各种产品的销售价格并不一样,因此计算出的损益就不真实。
(四)财务制度不完善
有的企业甚至不设会计部门,更不用说专门的成本核算人员,大都请兼职会计月底做账给税务看,滋生偷税漏税行为。有很多企业证帐不全,核算不规范,对内一套账,对外一套账,难以进行有效的成本核算管理。在会计核算方面,人为操纵利润,采用倒轧账的方式记账等。
(五)成本管理责任不明
虽然每个项目都有一个成本目标,但具体到某个部门,却不了解自己所在层次的目标及其在成本管理中的作。
(六)成本核算方法缺乏创新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仍然是采取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主要为分批法和品种法。在管理上不要求分步计算产品成本的大批量、多步骤的企业一般来讲适合采用品种法;而单一品种的生产企业适合采用分批法。但是一些企业胡乱套用,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而是沿袭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逐渐不能适应企业需要。
(七)成本会计理论和观念研究滞后
当前,我国的成本会计管理理论研究和改革以前比较有很大的进步,但是,成本会计管理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性论成本会计的基本职能及其正确体现。传统的成本会计管理方法研究都是针对于单个成本管理方法的,还缺乏对方法之间联系的研究,也就不能形成系统的成本会计管理方法体系。同时,我国企业普遍存有成本会计管理观念的落后现象,已经不能和日益竞争的经济环境相适应。主要表现在,对于成本会计管理的范围和目的以及方法等方面认识有偏差。
四、企业成本核算问题的对策
(一)采用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行的成本管理模式早已发生变化,不再仅仅局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而应该注重对产品的需求分析、技术发展态势的分析以及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和库存成本、销售成本等成本信息的分析。因此,企业必须采用现代化的成本管理方法才能提高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二)所有权和经营权实现分离
可以使企业资源与经营管理人员达到最优的组合,发挥最大的效益,为所有者带来最大的利润。因为,所有者不一定懂经营,而资产只有运动起来才可能增值,那么谁能来完成这个滚动资产增值的任务呢,那就是经营者,也就是所有者(股东)聘用的经理(总裁),或者说我们常常听说的CEO,这些经营人员有丰富的经济知识和营销能力,但却不掌握资产,公司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制度,为那些不懂经营却想为自己掌握的资产寻找增值机会的人以及懂经营却没有资产的人提供了一个合作的契机,从而解决了这个矛盾,实现资源、人力的最优化配置。
(三)实现企业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
企业经营机制中实现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有利于使企业管理由家族化走向社会化。选聘有经验的管理者,聘请专业财务人员,合理利用人才,为公司出谋划策。另外管理者也必须加强自身能力和道德素质的建设,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对企业进行准确定位,将企业做大。
(四)规范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成本核算对象也称“成本计算对象”,或称为“成本对象”。一般来说成本核算对象是指核算成本的主体,即对“谁”进行成本计算,“谁”就是成本核算的对象。企业如果生产的产品不同,生产经营过程和管理要求就不同,企业在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时要注重适应企业生产技术与生产组织的要求,同时,注重满足企业加强成本管理要求。企业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应该与生产经营管理相联系。另外,成本对象划分要科学合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在对核算对象进行划分既不能太细化也不能过粗,划分过粗过细都会影响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五)完善财务制度
企业成本核算问题研究(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