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企业对外投资主要有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两种形式。证券投资主要有股票投资和债券投资两种形式。股票投资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投资形式;债券投资与被投资企业的财务活动没有直接关系,只是定期收取固定的利息,所面临的是被投资者无力偿还债务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再投资风险、汇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金融衍生工具风险、道德风险、违约风险等。
(二)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包括增加企业资金成本和降低企业偿债能力两类风险。企业可以通过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两种方式筹集资金,他们往往在控制资金成本和增强偿债能力方面是相对而行的。权益融资能够增加企业的偿债能力,但是往往股东需要较高的资金回报;而债务融资由于可以抵扣一部分税收而降低了融资成本,但是过多的债务可能使企业无法支付本息而濒临破产。如何有效管理企业资本结构,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权益融资还将面临政府监管风险和市场行情风险,而债务融资也将面临利率变动风险。
(三)资金营运风险
货币资金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备资源,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前提,也是最易出现问题的资源。对于集团公司来讲,货币资金的风险管理不仅体现在如何杜绝资源的流失、短缺、盗窃及挪用上,而且要考虑如何优化配置发挥资源优势。如果资金管理体制分散、监控失衡,母公司掌握不了子公司的资金状况、控制不了下属成员单位的资金运作行为,就不能对集团最有贡献的业务活动在集团层面给于资金分配的支持,最终造成投资不当,筹资失控,内部资金融通失调等风险,一个子公司出现的问题就可能把母公司拖到无休无止的债务、担保纠纷中。
(四)负债过度风险
财务风险,它是通过债务成本与全部资本的比率变化来体现的。并随着企业负债负担的加重而增加,负债负担越重,企业生存所受到的威胁就越大,过度而不合理的负债将危及企业的生存。在现阶段中国,在快速发展的行业面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即圈地为王,先把优势资源抢到手里再说,做大之后再做强。过分追求企业的高速发展,用发展来掩盖危机,是当前中国企业发展惯用的一种策略,这种策略往往会导致资金结构中负债资金比例过高,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导致偿付能力不足。
(五)与高负债形成的风险相比,或有负债形成的风险更具隐蔽性,对企业的潜在风险也更大
部分企业对外担保数额大,期限长,甚至未经同意和审批,管理人员擅自以公司名义为他人担保等,给企业带来较大的风险。大部分企业对担保疏于管理,也不按照制度规范在表外披露,如果担保对象一旦无法偿债,担保企业的或有负债就转化成负债,突如其来的债务负担很可能导致企业资金紧张甚至资不抵债,诱发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财务风险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一)获利能力低,经济效益差
具体表现为产品成本费用高,毛利率低;资产收益水平差,投资回报率低。从长期而言,获利能力是企业在未来经营中产生现金的能力,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状况最重要也是最可靠的指标之一。实际上,企业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于投资以后所获得的现金流入量,如果投资以后不能获得大于或等于现金流出量的现金流入,就无力清偿到期债务,也就意味着较高的财务风险。
(二)投资缺乏科学性
企业投资包括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在对外投资上,很多企业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盲目投资,导致企业投资损失巨大,从而财务风险不断。企业对内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很多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使得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这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三)资金回收策略不当
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但在销售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大量应收账款,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
获利能力低,经济效益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