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改革路径研究
[摘 要] 跋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会计制度变迁的山水间,深化改革的坚定信念与包容开放的博大胸襟交相辉映,时空蜿蜒交替中浓墨重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当代中国企业会计制度变迁大写意。本文在清晰界定和深入分析企业会计制度内涵及范畴的基础上,通过梳理企业会计制度,挖掘企业会计制度变迁动力机制和路径选择,有助于进一步拓展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变迁的研究视角,丰富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研究内容,促进会计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 企业会计;准则;改革;路径
一、引言
自1993年7月1日企业会计准则建立以来,我国已经逐渐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备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纪念改革开放40年的特殊时刻,回顾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总结过去20多年企业会计准则的趋势特征、成功经验和一些不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会计制度的演进历程。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企业会计准则在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特征。最后,分析了现行会计准则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相关概念和理论
(一)会计准则的含义
在1993年7月1日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立以前,国家主要依据各个行业主管部门结合本行业特点颁布的行业会计制度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应该说,行业会计制度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很长一段时期内适应了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管理经济的条块分割的体制以及各个主管部门对行业会计工作的管理要求,也为企业的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处理会计业务、编制会计报表(财务报表)等提供了制度保证。这一时期,行业会计制度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会计的概念体系独具特色。在会计的概念体系方面,没有会计要素以及与会计要素有关的概念,例如资产、负债、股东权益等,用资金占用(或者资金运用)取代了资产的概念,用资金来源取代了负债与股东权益的概念。
第二,基本财务报表仅包括资金平衡表和利润表,没有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实际上,进入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后,以营运资本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或者以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即现在的现金流量表)已经成为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第三张基本报表了。
第三,不同行业企业会计信息之间难以进行比较。在不同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自己的管理要求规范自己行业内的会计工作、颁布本行业的企业会计制度的条件下,各个部门各行其是,部门之间不可能进行会计制度的协调。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发展中的两大分支。因此,“会计准则”一词,仅就其字面含义而言应该既指财务会计准则,也指管理会计准则。然而,会计准则发展至今,无论是国家会计准则,还是国际会计准则,都无一不是财务会计准则,所以说名义上的会计准则,实际上仅指财务会计准则。
企业财务会计准则(简称“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准则”)的实质是一种约束和规范标准,它是专门用于约束和规范财务会计信息生产与传输的标准,即约束和规范财务会计行为,指导财务报表的规范。广义地看,凡是有关财务会计信息生产与传输的标准,都可谓之会计准则。这就不仅包括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也包括财务会计的具体标准,同时它还应该包括散见于各种法律、法规(如公司法、税法)中对财务会计信息生产与传输的各种规定。狭义地理解,它则仅指专门用于财务会计信息生产与传输的一般原则和具体标准。无论这些一般原则和具体标准采用什么形式,称谓如何,它们都可称之为会计准则。
(二)企业会计准则的内涵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改革路径研究(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