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初期,由于其经营活动较少,造成收入低下,合作社不愿意也承担不起专门聘请会计人员而产生的成本。
合作社自身盈利能力不强
收益分配制度不健全。一些合作社存在收益分配混乱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对收益分配中的股金分红、股息、利润返还的比例制定不合理,甚至合作社社员对这三个概念理解不清楚,混淆不清。导致不少合作社把付给社员股息当成是股金分红,而实行股金分红,这种现象带有普遍性。
产权不明晰
资产管理混乱,相应的资产保管制度不健全。合作社把筹集到的资金投资于合作社内部用于购置固定资产、农业资产等,形成合作组织对内投资
(三)新农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加大对合作社财务管理的外部支持和监管
完善财务管理的监督和奖惩机制
建立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后,应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度,规定管理部门专人负责制度的更新与完善,定期了解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搜集反馈意见,确保制度符合实际发展需要。坚持综合治理、财务适当先行的理念,逐步树立财务在企业运行中的核心地位。从管理资产提升到管理资本,推行创新型的财务管理,切实提高资产监督水平。建立财务审计制度,加强审计监督。为了取得广大社员的信任,财务管理必须高度民主化,透明化,除了实行企业自身的会计报告制度外,理事会还应定期或年终聘请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和咨询活动,确认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强化资金管理制度。企业的资金、商品物质的流通必须制定严密交接,运转手续,经手人、保管人、批准人的签字必须齐全,各负其责。
加强培训和政策引导工作普及合作社财务会计知识,加强财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财会人员素质。合作社要通过章程制定和有关宣传活动使社员知道加入合作社应交纳的会费和股金以及应享有的权利、什么是股金分红、是否有股息等。这样,可以对合作社经营管理起到一个参与和监督作用。拥有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是合作社搞好财务管理的关键。要完善会计人员的使用制度,对财会人员应实行聘用制,挑选思想好、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人员担任财会工作。会计人员应该持证上岗,定期培训,使其业务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发挥财政专项扶持资金的绩效
各级政府特别是财政部门要采取得力措施,制定出台优惠政策。一是财政扶持。可以视情况设立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专项资金。各级财政应在支农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或从农业产业化资金中切出一块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尤其对发展前景好、经济效益显著的合作社项目,可加大支持力度。二是要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行税收优惠。对已登记注册成立的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向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和劳务所得等收入实行税收减免优惠。三是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行信贷优惠。在这方面,可实行有关农业产业化的一些优惠政策。如对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项目的资金优先安排、利率适当优惠,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农村信用社可以多一些小额贷款,用信用证的方式贷款,提高信贷比率等。帮助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
资产管理混乱,相应的资产保管制度不健全。合作社把筹集到的资金投资于合作社内部用于购置固定资产、农业资产等,形成合作组织对内投资加大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力度。
二、改善合作社财务管理的内部环境
建立健全清晰的产权结构
一个合理的分配制度能促使社员努力工作,增强合作社的凝聚力,吸引非社员加入合作社,增强合作社的实力。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型的合作经济组织,既不同于公司制企业,也不同于社团法人。合作社的宗旨是为社员谋福利。如果社员辛辛苦苦忙一年却得不到利益,就没有入社的积极性了。一般合作社除了留取一定的积累外,合作社的收益分配包括利润返还、股金分红、股息支付三部分。社员作为惠顾者应该得到利润返还,作为投资者应该得到股金分红和股息。三种收益所占的比重可根据合作社的具体情况而定。国际经验是初创期股金分红比例高些可以吸引社员的加入。应坚持按股分红和按农产品交易量返利相结合的原则。合作社也可以只进行利润返还或利润返还加支付股息,但不能不进行分配。另外,合作社利润中要留出一定比例的公积金、公益金、教育基金、风险基金等。这些基金的比例不一定太高,可以根据合作社的发展情况、社员的意见具体制定。在盈余分配时必须首先提取一定的风险基金和发展基金,以便专款专用,以丰补歉,保护专业合作社组织稳定性,达到以社养社、加快发展的目的。
加强财务人才队伍建设
财务管理制度,是合作社理财活动的重要依据,对合作社理财活动起着重要的规范作用。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应以满足出资人需要,服从出资人利益,以服务成员为宗旨,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只是手段,实施财务管理制度,狠抓落实,推动合作社全面科学管理。另外,必须提高财会人员的要求。其一,合作社聘请具有较高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的会计人员。其二,根据合作社不断出现的新的经济活动,鼓励财会人员通过继续教育方式达到知识及时更新以适应新要求。其三,合作社要加强对财会人员的考核,完善考核机制。
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会计工作流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强化监督机制。首先,合作社应该按《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建立本单位的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本着成本效益性原则明确内部岗位责任制,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实行钱、账、物分管,建立健全的经手、签收、审批程序,防止贪污、侵占、挪用合作社资金资产。其次,合作社应结合自身管理需要和业务特点建立会计核算体系设置账簿、会计科目和内部二级科目,便于会计信息的收集核算和会计监督。对于建立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应定期或不定检查。对发现的薄弱环节,要及时加以完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要实现快速增收必须走规模经营的道路。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使千家万户农民从分散走向联合,维护农民自身权力的有效组织形式,也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生力量。而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想走上规模化发展之路,必须从一开始就重视合作社的财务管理,按照民办、民管、民收益的原则,抓好合作社的理财工作,规范会计秩序,才能提高合作社进入市场的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才能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维护社员的自身利益,开辟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参考文献
[1]许宝峰.专业合作社管理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商业会计,2005,(2):18-20.
[2]范允和.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促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J].商业会计,2004,(12):20-21.
[3]王瑜,贾宪威.浅谈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8):70-71.
[4]杨丽霞,冯迎春,邬慧君,孙玉军.林业行业协会财务管理规范化初探[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22):326-329.
[5]陈学军.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1):21-22.
[6]冯开文.普及财会知识是合作社发展的当务之急[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1):34-35.
新农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