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绪论 1
(一)农村金融的概念 1
(二)发展农村金融的重要性 1
二、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1
(一)我国金融环境欠佳 1
(二)农村金融政策制度不完备 2
(三)农村金融机构意识过于落后 2
(四)缺乏大量专业人才,未能积极改革创新 2
三、完善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对策 3
(一)改善农村金融发展良好的环境 3
(二)完善与农村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条例 3
(三)引导现有新型金融机构合理合法发展 3
(四)提高农村金融服务,培养大量创新人才 4
结论 4
参考文献 5
一、绪论
(一)农村金融的概念
农村金融的准确定义是研究和解决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的首要前提。文献分析发现,虽然农村金融在我国历史悠久,但“‘农村金融’作为一个概念被广泛运用,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事”。并且长期以来,在“金融,即货币资金的融通”的主流金融观基础上,“农村金融”的内涵似乎只要给“金融”冠以“农村”就能自然地被定义出来。事实上,我国既有“农村金融”概念就是这样生成的,即“农村金融就是农村的金融”这种看似简单明了,实际却是望文生义、同意反复的定义,不仅掩盖了农村金融的自身特性,使之失去了作为独立范畴存在的逻辑基础,而且,存在两个明显问题。
(二)发展农村金融的重要性
1.农村金融服务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新农村和“三农”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推进,而储蓄是提供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在新农村和“三农”的建设过程中,储蓄率的高低和贷款的难易程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几乎所有国家在农村发展过程中都伴随着储蓄率的上升,我国农村建设也摆脱不了这一规律。经济和金融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资金融通,而金融可以通过利息率使消费和实物储蓄发生变化,从而使储蓄增值并转化为投资,这就是金融吸收储蓄的功能,储蓄又是生产者直接的资金来源。因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牵涉大量筹资企业与拥有剩余资金的诸多投资者,所以农村金融机构能能以最低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最大量地动员储蓄,有效保证资金分配的合理程度。农村金融存在的意义就是把农村分散的资金有效的聚集起来用于生产者投资。农村金融的改革与发展是经济有效发展的先决条件,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在涉农信贷投放方面,村镇银行是通过增加或减少涉农信贷量来满足“三农”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2.农村金融能够在农村建设中有着资金效率高的优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是检验生产成败的唯一指标。农村金融植根本土,在农村建设的资金调动中有着明显的优势,它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把资金配置到效益最好的区域和项目中来提高效率。随着我国农村经济货币化程度的提高,经济建设和信息更新节奏加快,单位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会不断下降。农村金融服务还可以通过自己的中介地位和来专业技能来替资金所有者对资金使用者进行监督,降低资金所有者的风险和监督成本。另一方面,资金寻求高回报的性质使得农村建设中资金从效益差的项目投向效益好的项目,有利的回避了风险和提高了效率。
二、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农村金融问题研究(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