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控制
利润操纵的危害是有目共睹的,最终损害的是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的利益,危害到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有效的约束上市公司行为,对其利润操纵进行控制,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一)建立有效的证券市场,改善投资、融资环境。有效的证券市场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来约束企业的会计行为。我国证券市场刚刚起步,远未成熟,因此必须从完善证券市场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证券投资者素质,完善改革市场监管方式,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构建系统、科学的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指标分析体系等措施入手,建立有效的证券市场机制,约束、控制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
(二)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压缩财务报告粉饰的空间
1、正确处理统一性、灵活性的关系
2、减少准则中的真空地带
3、正确认识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将国际化与现实相结合
4、会计准则的制订应遵循使用者导向
(三)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营造控制利润操纵的内部约束机制。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是指两权分离的现代公司中,所有者与经营者则、权、利的界定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相应的制度安排,它是现代公司制度有效运行的枢纽和核心。它包括调过竞争形成的外部治理结构如资本市场、经理市场等,和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所组成的内部治理结构。
(四)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监管手段。第一,一定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遏制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和其他关系人操纵利润的动机和机会主义行为。第二,上市公司盈利信息除经4注册会计师强制审核外,公司管理当局和注册会计师还必须提供品质保证,必须具备反欺诈条款及明确必要的法律责任,必须界定信息使用者因公司恶意提供财务报告的重大误差遭受损失时,公司和注册会计师负有的赔偿责任。第三,建立上市公司信息检查员制度。由中国证监会及其驻各地派出机构委派信息检查员刀各上市公司,独上市公司的信息,包括招股说明书、中报、年报、临时报考等的生成和披露加以监督,防止外界各相关利益集团对上市公司信息供给的干涉。
(五)建立和完善审计规范体系,加强审计监督
应从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和更换机制,建立完善的审计职业规范体系,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管,重新审视会计市场准入制度等方面提高执业质量、完善审计规范体系。
(六)加强诚信建设,要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职业责任感。增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加强多全社会的诚信教育。加快信用制度建设。明确法律责任,加强法制和政府监管
2.防范利润操纵的对策
(1)加强上市公司对相关信息的披露。如上市公司发生资产重组时,应对资产重组发生的背景、原因以及资产出售前的经营情况予以披露。如是出售或置换子公司,还应提供子公司近两年的比较资产负使表和比较损益表;再如强制上市公司披露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信息,上市公司应对变更理由充分陈述,陈述过去两个会计年度内公司与前任注册会计师是否对会计原则的运用,财务状况披露以及审视范围和程序方面存在分歧。前任注册会计师应该上市公司的陈述同意与否发表意见等。
(2)进一步明确利润操纵行为的相关法律责任。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中国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先后制定并发布了数十项的法规和制度,如《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准则》、《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披露细则》等,这次法规和制度尽管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是只要认真执行,基本能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更不会出现蓄意造假的现象。然而,目前最大的问题并不是现有的法规和制度某些方面不完善,而是贯彻执行的情况很差,很多单位是知法犯法,阳奉阴违。因此,加大相关法规、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是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否则,法规和制度再完善也是枉然。其次目前我们对蓄意造假者的惩罚力度太弱,只伤其皮毛,不动其筋骨,致使某些单位和个人仍然敢于铤而走险,因此,对于藐视法律法规,恶意造假并产生严重后果者,一定要加大处罚力度,警示后来者不敢再重蹈覆辙。
(3)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体系,缩小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空间。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不完善,必然给利润操纵者以可乘之机。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应在保证准则适用性的前提下降低企业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权,减少会计政策可供选用方法,严格规定会计政策的适用条件,使企业的利润管理空间缩小,把利润管理行为控制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
(4)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改进上市公司进退股票市场的机制。逐步建立企业董事长与总经理的分离机制,使董事长,总经理各负其责,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充分发挥董事会的监督职能,使执行层操纵会计信息的行为都到有限制约。
3.利润操纵行为的治理措施
(1)建立健全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
首先,法律法规在使用过程中就应该明确会计用语,并应适当增加以量衡量的标准,减少模糊的条款,以保证在实际工作中的有法可依;其次,应明确各相关人员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所负有的责任,其中包括各监管主体、监管行为具体经办人员、企业所有者、企业经营管理者及企业会计人员。建立健全对一切会计相关人员的处罚加强措施,加大处罚力度,以此来保证企业会计活动的真实性。 (2)完善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减小进行利润操纵的空间。
现有会计准则存在过多的模糊条款,而且有关规定还不太明确,缺乏可依据性。因此完善会计准则体系对防止上市公司管理者进行利润操纵具有深远意义。减少会计政策的可操纵空间是准则的制定者必须完成的任务,对不同的会计处理以及估计方法所需的运行条件作明确的制定,创建一套高标准的会计准则。与此同时还需着重完善会计准则运行过程中的指导宣传工作,不仅要注重技术引导,而且还应该着重考虑会计准则在经济方面的指导,做好会计准则修订与运行之间的协调工作,从而达到加强执行会计准则的经济价值以及其约束力的目的。
(3)完善与税收相关的法律法规。
首先,应针对税收法规方面进行政策扶持。同时,为了增加上市公司的创新能力,以税前扣除相关的培训、宣传、科研等费用作为鼓励手段。其次,商业银行以保证贷款安全作为条件,适当减少对上市公司贷款的限制,简化相关手续。在确保贷款质量的条件下,提高上市公司的贷款额度,进而从税收、资金等角度为上市公司的建立和发展创设优良的外在条件,提供有利于上市公司与大企业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让各种所有制的企业在政策面前得到平等的地位,同时以法律形式保证上市公司合理的法律地位,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4)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要对企业利润造假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还需要对企业内部的会计从业人员加强监管。因为从根本上说,不管多么完善的会计准则也是人执行的依据。企业的内部会计监督主要通过会计从业人员对企业自身的会计工作和会计^^文档进行经济监督,以保证会计^^文档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在会计监督的过程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会计从业人员队伍不管是在完善队伍架构还是在筛选条件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当与当前我国的经济情况和现实会计工作的要求相比较来说,我国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学历水平、业务素质以及自身的修养依然偏低,依然存在着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法制意识较为薄弱的现象,难以对企业做到有效的会计监督。因此,必须完善企业会计人员的录用机制,加强对企业会计人员培训管理,培养高素质的企业会计人才。
(5)建立良好的诚信机制
诚信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一个会计从业人员应该持有的最基本的职业操守和行为规范。然而即使是具有诚信品质的人也会做出非诚信的事。会计造假之所以如此猖獗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建立良好地诚信机制。一方面要加强诚信教育。诚信对上市公司经营者和会计人员来说不仅是道德要求,更是在经济市场应该遵守的隐性规则,所以应正确引导他们诚实守信的观念,加强经营者和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培养他们养成正确的道德和价值观念,真正做到“诚信为本、不做假账”,从人本身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另一方面要努力建设信用政府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要搞好会计诚信建设,树立一个良好的诚信政府形象也是必不可少的,应首先使政府立信于民。各级政府要完善政府职能,把提升政府信誉作为目标,将诚信作为一个国家、地区的政绩考核指标。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研究(三)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