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假设情境,激发倾听的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和听有意思的事情,教师就可以针对小学生这一特点,在讲故事的时候,可以就某个词句与学生互动,让学生猜测其中的某个词或句。例如在上阅读课的时候,讲《狐狸与乌鸦》的故事,在讲完故事以后,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设想情境:如果这样的情况发生在自己身上,你们是狐狸或乌鸦,会怎么做呢?可以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编排一个类似的故事,最后看哪个小组讲的好。展开小组讨论的时候,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权,其他学生要认真听发言者讲故事,这就培养了小学生倾听的能力,听完再做评价,及时补充,逐渐的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倾听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多样化的活动,例如“古诗文朗诵比赛”、“讲故事大赛”、“歌颂我们的家乡”演讲、“话题辩论赛”等。二年级的时候,我们班举办了古诗文朗诵比赛,于海洋小学生朗诵了8首古诗,还为同学们讲解了《悯农》《春晓》等古诗,最终被选为“诗词大王”。用激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和积极性,最终实现提高学生语文倾听能力的目的。
(二)教会学生科学的倾听方法
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教师在倾听方法上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小学生活泼活动,不能静下心听别人说话,教师应该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去倾听,让小学生学会倾听,做到科学、规范的指导学生倾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方法让学生更好的倾听:第一,专心专注倾听;第二,要有耐心听。第三,要细心听。除此之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倾听的时候可以设置问题,也就是带着问题去倾听,例如,在学习《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时候,教师先让学生倾听课文录音,然后让学生设置问题:邓小平爷爷植树的目的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句子中总结出来的?带着问题去听,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集中度,让学生听的更认真、更详细,不容易走神。基于此,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培养学生一边倾听一边学习的习惯,养成倾听的习惯,让学生在倾听的同时获得更多的知识。
(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面向全体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听一会课就会讲话,或者玩铅笔、手指头等小动作,这些小动作都是不认真倾听的表现,很多小学生在一年级刚入学的时候非常活泼。基于此种情形,教师要适当的用评价的方法,激发学生倾听的兴趣。例如,在一年级学习拼音课的时候,一上课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四个苹果树的壁画,告诉全班同学,这四颗苹果树代表了四个组,在接下来的课堂上哪个小组的学生听课认真、没有小动作、回答问题积极,我就会给哪个小组加上一个苹果。最后,哪个小组的苹果最多就是优胜小组,优胜小组的每个成员都会获得荣誉星徽章。采用班级常规评比方式与语文课堂结合的方法,小学生都竖着耳朵听老师讲课,老师在提问问题的时候都积极回答。这样的评价激励方式,激发低年级小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久而久之认真听讲就成了一种习惯。
结语
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倾听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语文课堂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倾听能力才能学好语文。在小学低年级一定要重视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因此小学老师要不但创新方法,注重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学生自身也要养成倾听的习惯,才能实现素质教育中提高小学生倾听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周振芳.语文课应重视学生“倾听”[J].学科教学探索,2013(10).
[2]庄雪梅,周丽.学会倾听,让低年级语文教学更精彩[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1).
[3]裴娟 .小学一年级学生倾听习惯培养的研究 [J].学周刊,2018(07):50-51.
[4]余兰劲.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J].文学教育(上),2016(02):78.
关于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课堂良好倾听能力方法的研究(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