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小企业面临的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
二、中小企业面临的内部管理难题分析
三、信息技术对中小企业的作用与意义
四、以信息技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途径探讨
内 容 摘 要
在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小企业已经在其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GDP的55%、工业新增加值74.7%、销售额59%、税收46%和出口总额62%,都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中小企业已成为创新的主体。目前我国有中小企业1000万家,超过企业总数的99%。
然而,中小企业发展后所面临的急剧变化的外部竞争环境以及内部种种的管理问题却不容忽视!
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然后,详细地分析“中小企业内部种种的管理难题”;再通过讲述“信息技术对中小企业的作用与意义”,对“信息技术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进行了详尽的论述;最后,以“信息技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途径探讨”,给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性指导意见。
论信息技术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
一、中小企业面临的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
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GDP的55%、工业新增加值74.7%、销售额59%、税收46%和出口总额62%,都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中小企业已成为创新的主体,面对市场竞争压力,中小企业加大了技术创新的力度,改革开放以来专利技术的65%,技术创新的75%和新产品的80%都是中小企业完成的;中小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已占到75%。
目前我国有中小企业1000万家,超过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的日益兴起及蓬勃发展,并逐渐在国民经济中体现越来越大的作用。
但是,事关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竞争环境却在发生着变化:
1、WTO的加入,让每一个大小企业的竞争面都达到了全球化的可能。不管企业是大是小,都不能局限于小地区的发展眼光;必须居安思危,不仅要有抵抗外来竞争的能力,还要有走出国门、面向全球的准备。这个准备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以及想法上,必须以加强内部点滴的管理为基础,以赢得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为方法。
2、ISO认证体系,并非只是一个流行的资质;企业不得不加强自身的管理以面对外部竞争的加剧。
ISO9000系列标准体系曾经是许多企业进入市场的一个重要资质;因此,长期以来企业都把它只是做为一种资质来看待,并没有做为自己真正的管理标准来实践。在“管理出效益”的今天,效益就意味着企业的生存,企业的内部管理不仅要在实现ISO标准管理,还要在此基础上做出自身的特色化管理标准,才能应对外部强势的竞争。
从大多数实施ISO9000系列标准的情况来看,以手工方式进行ISO9000管理的企业,往往是不堪重负,为其所累者居多。如果能够借助信息化来完善ISO9000系列管理,将是既满足标准化的管理,又能提供高效的工作。
3、自动化/信息化程度成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赢得市场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PDM(产品数据管理)、ERP(企业资源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HR(人力资源管理)、OA(办公自动化)、企业门户网站宣传等;几乎涵盖企业各个管理领域信息化,已经成为许多国际型大/中企业提升内部管理、扩大影响力、提高竞争力的制胜法宝;而国内的中/小企业在这方面却非常地簿弱。
因此,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是建立/健全内部标准管理体系、提升内部管理、扩大影响力、赢得市场竞争能力的必要手段。
信息化已经成为中小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可逾越的过程。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已愈来愈成为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和开拓市场的途径和手段。
党的十六大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本世纪前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主要任务之一,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指导方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信息产业部也全面启动“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建设的进程。
二、中小企业面临的内部管理难题分析
通过对许多中小企业的实地调查,发现普遍都存在以下的管理难题:
1、内部管理流程混乱
内部没有一个统一的业务流程,许多企业都是属于“人制”;没有固定的运作规范是导致企业工作效率低下的根源。也许本来就不复杂的业务,往往因为人的原因导致很复杂、毫无头绪;因为这些问题,就形成了企业的规章制度多、执行少,办事拖拉,出问题扯皮…等不良现象。
2、财务管理粗放
财务管理仅仅停留在核算上,甚至有些企业连核算的要求都没有达到。无法对企业的实际业务进行合理的反映、监督。比如,无法对企业的投资、产品结构调整、物资存量、价格监控、市场区域布局等提供实际的、可建设性的意见。 这也是许多企业靠单一产品打天下;取得一定进展后不思进取或者在单一产品上盲目扩大规模,最终导致企业不能基业长青的重要原因。
3、物流管理存在漏洞
(1)物资的堆放、保管存在问题;没有按标准的方法来进行管理,造成物资毁损;
(2)物资收入没有严格的质检环节,造成产品质量上存在问题,甚至物资数量上的差异;
(3)物资发放缺乏必要的审批/控制手续,造成产品成本的失控;
(4)缺乏对物资的存量控制,只是被动地接收和发放物资,造成物资的“短缺”和“超储”现象并存,既影响企业的生产又占用了企业有限的资金。
4、设计周期长,技术积累较少,产品更新换代缓慢
(1)大部份采用手工进行产品设计(绘图),设计周期较长;
(2)手工绘图,不利于产品的灵活借用、改进;并且手工制图由于管理不善或人员流动的原因,极易造成丢失;从而使企业的技术积累较少;
(3)由于手工设计占用了大量的时间,重复劳动较大,从而制约了产品的更新换代。
5、生产组织过程靠人为管理,没有体现计划的控制作用
(1)没有一个统一的计划来指导生产的开展,并以此计划来考核生产完成情况;
(2)生产过程中,部门管理者或基层管理者通常靠人为的感情来指挥和控制生产过程;
无计划的生产作业往往造成生产周期不可控、生产效率低下,企业运作能力不高。同时,生产也不能站在分解公司目标的角度来下达生产任务,保证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这样的结果,往往是企业的目标远大,却总是达不到。
6、市场的规划、考核
对于市场缺乏必要的数据来进行分析,以制订更确实的市场计划;同时,对各区域市场也缺乏较为实际的指标考核,造成各区域市场靠天吃饭,业务增长不大甚至还下降。
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市场,没有通过数据分析制订更切合实际的市场战略;往往是通过千辛万苦甚至花费巨大的成本换来的市场优势,很快又被竞争对手拉平甚至超过。
同时,缺乏市场的规划与考核,也会使对市场人员的管理处于松散和无纪律状态;这样将会直接导致市场的崩溃、瓦解。
7、缺乏必要的人才规划、培养、考核体系
中小企业对于在实现自己经营目标的过程中,容易忽视人力资源的规划;即使通过招聘选到了人才,如何在短期内培养出来能够为企业所用,也成为一个问题;有了人才以后,如何对人才的工作绩效进行考评,进行合理的提升、奖励、处罚、降职,也没有很好地进行。对人才的忽视将会从根本上制约企业的发展,甚至直接导致企业亏损、破产。
8、缺乏较好的外部传播途径
俗话有“酒好不怕巷子深”,但是,在WTO的年代“酒好也怕巷子深”;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企业由于信息闭塞,不能及时生产出适销对路的好产品,往往是停留在产品的“粗加工”上,导致企业越做越小,守住“金山银山”也不能发展。
三、信息技术对中小企业的作用与意义
1、对企业流程的梳理、再造
通过实施ERP系统,对企业进行调研后,据实际情况做BPM(企业流程再造);制订出企业统一规范的流程;做到事事有人办,事事有人管;避免企业管理中的“越位”与“缺位”现象并存,以此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2、财务管理方面
(1)成本核算更精细,有助于发现企业中成本过高、利润较低的产品;并提出淘汰或改良建议;
(2)费用控制更严格,各部门的费用都可以使用预算控制体系,避免各部门费用无法控制;
(3)物资管理更规范,对物资的采购价格可以行横向/纵向比较,可以制订出严密的采购限价控制体系,规范采购行为;
(4)往来帐务/帐龄管理更清晰,往来帐务清晰明了,避免了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引入帐龄管理,也能较好地改善供应商和客户的关系,为催收及付款提供确实的依据。
(5)通过财务分析,控制企业的风险行为;让企业在安全、稳定、高速的过程中发展。
论信息技术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