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政府低碳发展意识薄弱
我国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人们生活水平上面有了显著的提高,在形形色色的广告和西方国家文化生活模式的影响下,很多人形成了奢侈浪费的消费观。没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低碳经济的发展会举步维艰。目前,我国的政府和公民实事求是的说,低碳环保的理念虽然存在,但还不是很普遍。有一步有一部分人有观念但是落实到行为上就大打折扣。特别在近几年,普通公众对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上有所关注,但是绝大部分普通民众还没有意识到这点。所以说,要发展低碳经济,就要增强全民和政府各级部门的低碳环保意识,让发展低碳经济成为社会全体公民共同的义务和责任。
三、低碳经济中政府职能转变的策略
(一)综合使用市场手段和行政手段
低碳经济需要政府在政策引导的同时,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辅以法律强制手段等统筹推进。如果没有政府明确和稳定的政策框架引导和支持,低碳经济就会失去发展的方向,缺乏资金的投入和低碳技术发展,最终丧失发展动力;如果没有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商业激励,企业和投资商就不愿意运用最新的低碳技术,增加企业为低碳经济付出的暂时性成本。因此,将政府引导与市场激励相结合,实现政府作用和市场作用的协调和平衡,充分调动政府、企业和公众发展低碳经济的积极性,上下联动,才能全方位推进整个社会经济向低碳转型。
(二)完善法律法规和法律体制
在我看来我国经济要向低碳经济转型,就必须要在政府这方面做出规划,应该建立起完整的制度体系。其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应该积极推动相关法律和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使各项行为都有法可依;另外,我们应该要建立涉及损害仲裁方面的法律法规,强化制度建设,健全激励和惩罚机制,等等。这样可实现对低碳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监督,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公平性、持续性。
(三)建立绿色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强化政府责任追究制
实施低碳经济需要以新的清洁能源替代原来最廉价的能源,短期内会制约和影响地方经济发展,这是减碳付出的首要代价。作为地方政府可能因此缺乏发展低碳经济的内在动力。推进低碳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转变地方经济增长方式,需要改变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指标的政绩观,建立科学的绿色政绩考核制度,将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低碳指标的实现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确保政府在经济管理和社会发展中严控新上高碳项目、加大节能减排项目实施力度,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同时,在建立落实低碳产业政策的具体措施、工作规范基础上,分解责任和目标,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对没有履行职责,导致地方碳排放超标的单位领导,进行严厉问责,提高政府对各项低碳经济政策的执行力度,发挥好政府的监管职能。
(四)加强政府低碳发展意识
低碳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题,不断推进制度的创新,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和相关法律制度,是推动我国低碳经济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和驱动力。在我国人们眼中,低碳经济不仅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倡导低碳生活就是引导人们反思不良的生活习惯,选择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然而,在对气候变化、珍惜地球资源的问题上,人们往往把目光集中在减少工业二氧化碳排放上,而忽视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排放。中国能源总量在不断的减少,结构调整不合理,基本需求也尚未得到有效满足,但是能源的浪费是非常惊人的,奢侈消费也相当的突出。因此,阻止奢侈消费,减少浪费,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的战略选择道路。
总 结
低碳经济是一次新的技术变革和产业革新,它将带来新一轮的全球竞争,只有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才能避免在这场竞争中错失良机,增强经济竞争力。必须看到,全球金融危机为我国向低碳经济转型,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了契机。等待和观望只会让我们付出更大的发展成本,承担更大的发展风险。只有行动起来,实施“绿色新政”,进行政府管理的适应性变革,提高政府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使社会公众更好地享有发展带来的幸福和尊严。
浅析低碳经济背景下政府职能转变(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