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小企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蓬勃发展,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渐凸显。但是工荒、融资难、成本上升等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而来,这影响并限制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当前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我们必须以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导,切实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经济增长的质量。
一、中小企业的概念及内涵
中小企业:科学地界定中小企业的概念,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在实践中关系到政府对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对象的确定,从而影响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界定中小企业是一个基础性和关键性的问题。但这是一个非常不易的事。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是一个规模的概念,它是指相对于本行业的大企业来说,资产规模、人员规模和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单位。中小企业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空间上的相对性。各个国家和地区判断企业规模的标准不一致,有的使用定量标准,有的使用定性标准,或者两者的组合。另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即使是使用同一标准,具体的取值区间也有可能不同。第二,时间上的相对性,中小企业的内涵会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变化,过去被称为大企业的,现在可能是中小企业;即使在同一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产业部门界定中小企业的标准也可能不同。第三,本身的相对性。所谓的中小企业,是相对于同行业中的大企业而言的。企业规模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本身的发展是动态的,今天的大企业明天可能分解为中小企业,今天的中小企业今后也可能成长为大企业。
由于中小企业概念的相对性,我们给中小企业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是不可能的。从各国对中小企业界定的内涵来看,主要从定性、定量和组织发展的角度来界定。这三种划分企业规模标准的方法,都是源于中小企业概念的相对性、发展性。而且这些划分方法各有利弊,需要灵活运用。但定义中小企业要遵循一个原则,即行业中规模小的、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企业应该被政府列为扶持的对象。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
19世纪及20世纪上半期,一些经济学家曾认为,小规模生产只是工业化早期的特点,进入中后期,大型企业将占统治地位。然而,近几十年世界发展的事实是不但在发展中国家,而且在被大企业左右的发达国家,中小企业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他们与大企业一道成为国家经济发展快车上两个不可缺少的年轮。近几年来,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不断得以提升。
中小企业在当今世界各国或地区的经济活动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不可替代性。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劳动生产率水平低等原因,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更为突出。对于我国目前的国情,发展中小企业更显必要。总体上我国任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资金短缺,地区之间无论是经济实力、工业基础、还是文化技术素质、富裕程度、消费水平等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因此特别有必要来发展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经济增长,加速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小企业相对于大型企业有规模小,灵活易变等特点,既存在发展上的优势,也存在相对于大型企业的缺陷与不足之处。
近几年,由于劳动力、资金、原材料、土地和资源环境成本不断攀升,人民币总体处于升值通道,中国已经逐步告别低成本时代。对于依赖“成本驱动”,国家“再工业化”的新趋势,中小企业将面临新的冲击。
事实上,中小企业实业难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传统制造业利润被成本上涨因素抵消殆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其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劳动人口占比持续上升,这不仅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供给,也通过高储蓄率保证了资本存量的不断增加。但这一增长动力在2004年之后开始弱化。2004年前后,中国东南沿海出现了低端劳动力供给紧张的问题,制造业成为“用工荒”的重灾区,随后一些中部地区如湖南、河南等农村劳动力的流出省份,也出现了用工紧张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