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民营企业的定义
(一)概念
(二)民营企业的普遍认知
三、民营企业的现状
(一)生存环境
(二)发展环境
四、民营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分配机制缺乏基本激励效果
(二)企业缺乏公平竞争的机制
(三)诚信
五、 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对策
(一)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减少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影响
(二)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突破,全面提升企业素质
(三)健全法律制度,为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六、结论
参考文献
1]申倩菲.我国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商论,2011(33):174
[2]陈吉梦.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民营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15):87-88
[3]姚敏丽.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1(23):113
[4]刘鸿旭.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决策与信息旬刊,2015(07):161-162
[5]苏桂清.浅析民营企业经营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5(27)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民营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中央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大财税、信贷等扶持力度,改善民营企业经营环境,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出现了积极变化,但发展形势依然严峻。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民营经济克服了基础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势,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客观地说,民营企业的发展正从发展初期向发展中期转变,向着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企业的所有权归一个或少数投资者所有,其企业股份不断分散化、社会化。因此,民营企业从总体上看,虽然有其市场化程度高、经营灵活、社会负担轻等优势,但中国民营企业在发展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一、 民营企业的定义
(一)概念
民营企业,简称民企、公司或企业类别的名称,是指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是没有“民营企业”的概念,“民营企业”只是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产生的。民营企业,除“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外,其他类型的企业只要没有国有资本,均属民营企业。这个词语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甚为普遍。其实,现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营企业多数是私营企业(私企),由于传统共产主义反对私有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便将它们命名为“民营企业”。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应该以企业的资本来源和构成定义。企业的资本以民间资产(包括资金、动产和不动产)作为投资主体,即可称之为“民营企业”。“民营”是具有强烈中国特色的词汇,从狭义说,民间资产特指中国公民的私有财产,不包括国有资产和国外资产(境外所有者所拥有的资产)。因此,民营企业是指:在中国境内除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控股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外的所有企业,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从企业的经营权和控制权的角度看,含一小部分国有资产和(或)外商投资资产、但不具企业经营权和控制权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亦可称之为“民营企业”。
(二)民营企业的普遍认知
民营企业经营方式是指企业资产所有者从自身利益出发,在确保资产所有权前提下,有条件地将资产的占有、使用、处置、收益等经营职能转让给企业的经营方式。我国目前主要有承包经营、股份经营、租赁经营、委托经营、招标经营等方式。仅指私营企业和以私营企业为主体的联营企业。民营只与国有独资企业相对,而与任何非国有独资企业是相容的,包括国有持股和控股企业。因此,归纳民营企业的概念就是:非国有独资企业均为民营企业。“私营企业”这个概念由于历史原因不易摆脱歧视色彩,无论是私营企业的投资者、经营者、雇员或者有意推动私营企业发展的社会工作者,都倾向于使用中性的“民营企业”这个名称,这就使“民营企业”在许多情况下成为私营企业的别称。
二、民营企业的现状
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4)(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